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神话传说 >

关于布农族的月亮传说

时间: 鸿宇2 神话传说

  布农族(Bunun),亦译布嫩族,台湾原住民的一个族群,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关于布农族的月亮传说,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关于布农族的月亮传说:

  太古时代,天上有两个太阳,轮流的在天空照射大地,致使大地没有昼夜之分,炙热的天气,让人类的生活十分不便。有一对夫妇勤奋的在耕地工作,将睡着的婴儿稳稳放在树荫底下的石堆旁,并用棕叶遮蔽妥当。不料仍然被残酷的太阳活活晒死,变成蜥蜴躲进石堆缝里去。父亲知道这件事情,十分悲愤,发誓将太阳射下为孩子报仇。

  踏上旅途之前,父亲事先在住家门口种了橘子树,就出发前往太阳上升之处,准备在太阳升空之前将它封死,射术精准的父亲果然射中太阳的一只眼睛,太阳的光芒顿时消失变成月亮,月亮闭着双眼,胡乱的伸手抓人,由于手掌太大,父亲从指缝中挣脱逃跑。由于一个太阳被人射伤成月亮,另一个太阳怕的不敢升空照耀大地,于是大地陷入一片漆黑,大家无法出外工作,更寻不到食物,生活非常的困苦。如果族人不得已一定要出门,都必须先投掷石头,由石头落地的声音判断前方是路还是深渊,一只出外觅食的山羌,被人们丢出去的石头击中头部,血流如注,山羌受不住疼痛,发出生气的吼叫声,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躲藏的太阳竟然被山羌的吼叫声,吓到空中重新照耀大地,人们又恢复正常的起居,但是山羌的额头从此留下一个美丽的疤痕。

  后来,月亮传授射日的父亲各种祭典的仪式及禁忌,例如:狩猎察及播种祭时不可贪吃甜食,否则会有荒年或打射不中猎物等;月圆时候要举行孩童祭,否则孩童会生病、死亡。父亲返回部落之后,开始教导族人办理祭祀事宜,当大家学会所有得祭典仪式,那棵橘子树已经长成大树。所以布农族有几个社群在进行祭典仪式的时候,都会以橘子树叶作为祭器。

  关于布农族的资料:

  布农族主要居住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上。布农人是台湾的原住民当中,人口移动幅度最大、伸展力最强的一族。

  人口总数次于阿美族、泰雅族及排湾族,系第四大原住民族。多分布于埔里以南的中央山地及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区。属马来语系印尼语族。

  人口约4万多人。居住在中央山脉两旁、海拔1000至2000米的花莲、高雄至台东的山区,是典型的高山族。布农族分为卡社群、郡社群、卓社群、丹社群、峦社群和兰社群。以山田烧垦和游耕为生,对于农作的祭仪复杂和隆重,布农人相信,歌声越和谐、优美,天神越高兴,当年的小米就会丰收。宗教信仰是天神,手工艺品是藤编。只是在布农族的庆典活动中,没有舞蹈动作,只有炫耀武功的跳跃动作。

  布农族因过着山田烧垦的游耕农业方式,散居各处,所以没有头目制度,而是由各家族族长一起主持部落事务。他们以血缘为基础,结合具有共同祖先者而成氏族团体,并依其血缘性之浓淡、结合性之强弱、共同性之多寡,而区分为小氏族、中氏族、大氏族。大氏族略等于一个社(番社),为外婚单位(同氏族之男女不能通婚)。布农族共分为6个社群:卡社群、郡社群、卓社群、丹社群、峦社群和兰社群。 与其他高山族一般崇尚自然,信仰祖灵;唯自西洋传教士进入山区宣教后,多已改信天主教、____新教等西洋宗教。有首祭、狩猎祭、成人祭及收获祭等祭典,由酋长任祭司,巫师则系女性专职。农产包括旱稻、水稻、粟、黍、甘薯、花生、蔬菜、水果等,亦从事简易手工艺(编细工、泥陶工)与机织布料。布农族还以八部合音闻名国际,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合音方式。人口约41,343(2003)。

  布农族居住于中央山脉两侧,是典型的高山民族。据说,该族最早居住于鹿港、斗六、竹山一带,后来渐渐往高山迁移。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居住地是南投县的仁爱与信义乡。十八世纪时,世居南投的布农族开始大量的迁移,一是往东迁至花莲的卓溪乡、万荣乡,再从花莲移至台东的海端乡与延平乡。另一支沿着中央山脉南移至高雄的三民乡与桃源乡以及台东县海端乡的山区。由于民族大迁移的结果,该族的分布范围也因此扩展遍布于南投、高雄、花莲、台东等县境内。

1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