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三国 >

诸葛连弩是什么来的

时间: 耀聪2 三国

  诸葛连弩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又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后大发明家马钧欲对其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一种五十矢连弩,威力更大,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大量生产,后失传。

  诸葛连弩对后世启发

  1、诸葛亮创制的连弩,对后世影响较大。

  2、陈寿给诸葛连弩定了一个性,即“损益”。

  3、马均为著名科学家(曾改进前人所造织绫机、百戏木偶,再次发明已失传的4、指南车、发明翻水车),他看见诸葛连弩时,首先是大赞其“巧”,可见它与以前的连弩实有大别,其次是认为还可演进为连发五十矢。

  5、傅玄(217--278)(魏末晋初的著名思想家,官至荼骑常侍,封子爵)他认为,“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从侧面可看到对诸葛连弩的高度评价。对朝廷未能批准马均立项,重新研制诸葛连弩感到非常遗憾,甚至非常气愤。

  6、刘弘为大,对兵器非常熟知。刘弘看见诸葛连弩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称其为“神弩”。

  诸葛连弩基本介绍

  首先看同时击发数矢的弩。一张大弓,同时击发两箭或三箭,这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但这种类型的弩,不是诸葛连弩类型。第一,从现有资料看,还没有同时击发十矢的,更不可能象马均说的那样,“可令加五倍”,同时击发五十矢。第二,一弩同时发射十箭或五十箭后,射程和杀伤力降低。第三,这种笨重的弩床难以携带。第四,这种弩所用的矢,其长度在三尺以上,与诸葛连弩的“矢长八寸”差别太大。第五,矢较长,不可能"以铁为矢"。

  再看连续发射的弩,可分为两类:

  1、这类连弩是在弩床上架两张弓、或三张弓、或四张弓,战时可利用摇柄绳轴事先张弓扣箭,一般是由一名职业射手发射。发射时虽有先后之分,但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连续发射"。这也不是诸葛连弩的类型。1,在一张弩床上最多只能架四张弓,最高只能实现四矢连发,不可能连发十矢。2,这种弩床难以携带,不适宜西南及川陕交界地区的地理环境。3,这种弩所用的矢,其长度在三尺以上。4,这种矢也不可能是"以铁为矢"。

  2、另一类是连续发射的弩,明代茅元仪《武备志》记载,明人曾研制出"诸葛武侯弩",后来清人在此基础上,曾制造出"弹弩"。这种弩,被认为是失传甚久的诸葛连弩。首先,其"矢长八寸",能连续发射十矢,符合诸葛连弩的两个基本数据;又极为轻便,步兵、骑兵都能随身携带,适宜西南与川陕交界地区的地理环境。当时火炮已经使用,这一重要研究成果未能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视,未能推广,不久再度失传。

  诸葛连弩的史书记载

  《三国志·杜夔传》

  陈寿《三国志·杜夔传》注引傅玄序曰:“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此既易试之事,又马氏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西晋镇南刘弘

  西晋镇南刘弘是中国史载“观亮故宅”第一人。他曾亲眼见过“损益连弩”是不容置疑的。刘弘在“观亮故宅”时却有“物应机,大器无方,通人靡滞,大德不常。……英哉吾子,独含天灵。岂神之祗,岂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推子八阵,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诸葛亮传》注引《蜀记》)的感叹。

  《玉海》卷一五十《唐静塞弩》

  宋代《玉海》卷一五十《唐静塞弩》条说:张云《咸通解围录》——南蛮有执旗者傅城发静塞弩,贯之。西蜀弩名尤多,大者莫逾连弩,十矢谓之群鸦,一矢谓之飞枪,通呼为摧山弩,即孔明所作元戎也。此资料说的是唐时西南民族中还在使用一种弩,当地百姓叫他摧山弩,据说就是当年的诸葛连弩。唐宋时期,西南民族中涉及诸葛亮的类似传说甚多,可信度较差。

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