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三国 >

东吴官制是怎样的

时间: 耀聪2 三国

  吴国,中国汉末三国时期东南部政权,所统治地区古称江东,因此又称为“东吴”,以皇室姓孙,又名“孙吴”。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东吴官制是怎样的?希望帮助到大家。

  东吴中央官制

  东吴的中央官制与 曹魏、 蜀汉相仿。 东吴置 丞相,名义上也是百官之长,但实际效能是仅仅管理例行政务,往往不参与重大政务的决策。 东吴 丞相设置于 宝鼎元年(266年),一度分置为 左丞相和 右丞相。 丞相属官有 军师、 长史、 掾等。

  东吴的 三公废置不常,除授因人而异。 建衡三年( 271年)置 太尉。 宝鼎三年( 268年)以 丁固为 司徒,以孟仁为司空。 孙休废 司空改置左右 御史大夫,至 孙皓登位,复置 司空。 东吴 三公的特点是 太尉不领军、 司徒与丞相并置而不治民、 司空不视土木事。这个特点可以说是后世以 三公为虚衔的开端。

  东吴政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大司马、 上大、 大等内朝 ,这些 外则领军,内则领政,是事实上的 宰相。 黄武七年( 228年)置 大司马。 赤乌九年( 346年)分置左、右大 司马,并置 上大、 大。 黄龙元年( 229年)以 陆逊为 上大, 诸葛瑾为 大。《 通典·职官》载:“至 吴景帝( 孙休)为 大,亦受非常之任,”

  《 三国会要·职官》云:“吴初亦 六卿, 孙休 永安二年(259年),始备 九卿”。可知 东吴前期无 九卿。

  孙权初置 奉常, 黄武四年( 225年)改 太常, 太常置 博士。 东吴初置 郎中令,后改 光禄勋,有三署中郎将、领三署郎,还有羽林督,绕帐督、 帐下右部督,皆领卫兵。 卫尉、 太仆、 廷尉、 大鸿胪、 宗正、 少府诸卿建置均与 曹魏、 蜀汉同。 东吴在 屯田各 郡置 典农都尉,统辖属 县,职如 太守。 典农都尉掌管军粮,不属于 大司农。这不同于 曹魏制度。 孙权初年设左节度,专掌军粮 会计。

  宫官有 大长秋,设置略如 曹魏制。又有 太子太傅、 少傅。 黄龙元年( 229年)置 左辅、 右弼、 辅正、翼正等 都尉,为 太子四 友。又有 太子宾客及 率更令、 中庶子、 庶子、辅义都尉、 右部督等。

  门下官 散骑常侍, 给事黄门侍郎、散骑侍郎等设置略与 曹魏同,但地位不甚重要。

  尚书分 选曹、 户曹、 左曹、 贼曹等四 曹,可见 东吴 尚书职任较 曹魏为轻。

  中书监设 中书令、 仆射、 丞、 郎、 令史等。

  御史台设 御史中丞,督军粮御史及 监农御史,又置 中执法, 左 右执法各一人。在殿中 察举违法行为,也称侍御史。

  武职官有 领军;左领军、右领军; 中护军、左护军、 右护军;中典军、左典军、右典军。又中垒掌宿卫兵。有 抚军、 征南、 征西、 征北,无 征东;有 平南、 平西、 平北,无平东。

  东吴地方官制

  东吴有扬、荆、交、广四 州。 黄龙元年( 229年)与 蜀约分天下,以 曹魏境豫、青、徐、幽四州分与 东吴,置 刺史 遥领之。 州属官见于文献记载的,仅有部郡从事、 师友从事、 大中正。

  郡设 太守、 都尉,所属有功曹掾、 门下书佐、 门下循行等。 县以下制度略如 东汉。 东吴 爵禄制度也不发达,唯置王、侯二等爵,无禄。

  三国官职列表

  三公之上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 董卓曾任 相国。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 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三国皆置丞相,以蜀汉丞相权位最重。

  太 傅:辅弼 国君之官,为 上公,地位高于三公,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 曹叡即位后任钟繇为太傅。

  大司马: 汉武帝废太尉设大司马,加于 大、 骠骑、 车骑、 卫之上。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大司马和大均位在三公之上,如 刘虞、权臣 李傕。 三国时期,各国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一般由大升迁而来。如: 魏国的大司马 曹仁; 蜀汉的的大司马 蒋琬; 吴国设有大司马和左大司马、右大司马,一般由大或者 上大升迁而来,如 吕岱、 施绩。

  上大:

  “吴于 大之上复置上大”。这是为了表彰 陆逊的功绩并进一步提高他的官职而新设的。上大位在三公之上,除陆逊外, 吕岱、 施绩曾任此职(孙权黄龙四年,吕岱迁上大。孙亮即位后,建兴元年,吕岱拜大司马。元兴元年八月,上大施绩迁左大司马)。后世亦有相似之例,如北周亦设此职,如或唐高祖李渊因李世民平定天下,立下殊功,故封其为“天策”。 大司马和大掌实权。吴设 丞相、大司马(另有左、右大司马)、上大,其中上大位在大之上,大司马之下。

  大:战国时始置,是的第二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 骠骑大、中军大、 镇东大、抚军大等等,除骠骑大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 夏侯惇、姜维等人皆为大。

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