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三国 >

曹操跣足表现了什么

时间: 志艺2 三国

  曹操是官宦世家出身,是一个贵族,机智聪慧,但是在年轻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因为他不喜欢遵循常理,是一个难以掌控的人。但是梁国的桥玄却对曹操抱有很大期望,后来也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操跣足表现了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曹操跣足表现了什么

  曹操跣足指的是曹操在许攸深夜来投奔之时,来不及穿鞋便激动的相迎而出,显示曹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作风。

  届时,本是官渡之战,袁绍兵力远胜曹操,并且曹操军中粮草快要告罄,几乎可以预料到结局。而许攸当时是袁绍军中的谋士,只是袁绍听信谗言,不仅不采纳许攸的计策,更是羞辱许攸,后又派酒鬼乌巢守卫粮草重地。

  许攸见袁绍刚愎自用,认为袁绍最后必要败于曹操之手,因此他也就下定决定,于深夜投奔曹操营中。而曹操当时虽然已经躺下,但是因为担忧军情根本难以入睡,听闻部下来报说许攸投靠,更是激动的难以复加,来不及穿越便迎了出来。许攸本还有几分的担忧,看到曹操如此模样,心下十分感动。

  而在曹操毫不隐瞒的说出军中粮草的困顿之后,许攸更是给曹操指了一条明路,说乌巢守卫的粮草重地是袁绍军中的弱点,可以从此处出发。

  曹操采纳之后,趁袁绍不背,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草,袁绍军中因此大乱,成了官渡之战的转折点。

  可以说,许攸的投靠让曹操有了再争的机会,如若不然,袁绍即使是耗也能耗死已经快要没有粮草的曹操。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很多事情最后的结局看似已经敲定,但往往会因为一个小的细节而功败垂成。

  但是许攸立功之后狂妄自大,却在官渡之战之后被曹操所杀。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曹操不是不称帝,而是暂时不能称帝,但是他一直没有等到称帝的合适时机就撒手离去,至死也没有成为帝王,魏武帝还是后来他儿子曹丕给加上的,他死的时候是三公之一。

  当时当过三公的人都死于非命,有人说曹操其实不应该封三公,说不定也不会那么早死。曹操不想当皇帝就不会携天子以令诸漏,他喜欢权利,追求权力,这些都是他称帝的目标,但是他当时不能称帝,形势不允许。

  当年有一些大臣为了讨曹操欢心,曾经写信奉承曹操废掉献帝然后自己称帝。但是夏侯淳见了曹操之后对曹操说千万不能称帝,不要给孙权刘备进攻曹魏借口,当时曹操起事打的就是汉朝遗孤的牌子,是正统。但是后来曹操没多久死了,夏侯淳还感觉到难过,认为是自己的意见导致了曹操没有当上皇帝。

  这件事情证明当时曹操并不是不想称帝,而是时机未到。后来汉献帝要给曹操一块地方,大约十万人的封地,想让他交出兵权,曹操没有愿意。他宁愿做一个掌握实权的地下皇帝,也不愿放弃手下的兵权,他知道自己也许没有机会了,但是自己的儿子有,自己的子孙也有机会,曹家的江山一定会拿到手。

  还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曹操想称帝,就是当时孙权出了一个损招,说曹操在北方励精图治,让北方特别繁华,人心稳定,应该称帝了。但是曹操接到信后一眼就看明白了孙权的用心,说孙权是想把他放在火上烤。他一半不甘心,一半拒绝,更体现出他想称帝。

  说曹操里曹操形象分析

  《说曹操》是近现代历史学家王仲荦所著的书籍。书中分为三大部分讲述了曹操的一生。王仲荦先生以当时社会背景为创作主线,讲述了曹操的出身、争夺兖州的统治权、奠定北方统一基础这三个方面来讲述了曹操的一生戎马生涯。

  这本著作时作者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进行讲述和分析的,里面涉及了很多观点,都是纠正世人对曹操的误解。

  后人通过了解曹操,大多都是通过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对曹操进行解读,但是为了塑造人物,是故事饱满而富有可读性,所以,曹操的形象更多的体现在了奸诈和阴险这方面。后来,《三国演义》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而观众通过电视作品去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又会加入主观的情绪或思想,所以对曹操的解读就会更有偏差了。

  《说曹操》先是以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说起,曹操出生在很不太平的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到处都在爆发。加上,统治阶层内部官宦、政权之间的相互斗争,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中,需要一位有远见、有雄才大略的人来改变社会这样一个现状。所以,曹操后来带兵打仗,就顺应了这样的一个时代要求,曹操小时候就对兵法很感兴趣,拜读了很多军事作品,为此父亲曹嵩很生气,因为曹操整天舞棍弄剑给自己惹了很多麻烦,后来,曹操的军事才能逐渐显现出来,得到了皇帝的重视,曹操得以带兵打仗,在这过程中,曹操结识了很多的英才,并且招入到自己门下。

  这部作品站在客观的角度上,为大家解读一个不一样的曹操。

  


看了“曹操跣足表现了什么”还想看:

1.曹操的生平事迹材料

2.曹操生平事迹

3.曹操简介资料

2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