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马台的由来记载
邪马台(yé mǎ tái)国是《三国志》中《魏书·东夷传》倭人条(通称魏书倭人传)记载的倭女王国名。"邪马台国"被认为是日本国家的起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邪马台的由来记载,希望对你有用!
邪马台的由来
早期的邪马台国以男子为王 ,由于2世纪末发生内乱 ,乃共立女子为王,名为卑弥呼,以邪马台之地为都,有弟帮助治理国家,此时的邪马台国实际是30余个倭人国家的盟主。卑弥呼女王国对其他诸国有相对统治权。卑弥呼曾在伊都国
家设立一大率之官以检察诸国,并在大倭的监理之下向他国收租赋。卑弥呼死(约248)后 ,又立男王 ,但因国中不服而复立卑弥呼之女壹与(台与)为王,内乱始定。此时已由中国传入水稻栽种和使用铁器,居民种植禾稻、苎麻、养蚕栽桑,缉麻线,制丝锦、缣绢。武器用木弓铁镞。在交换上已经是国国有市。社会已有大人、下户与奴婢、生口之别。大人皆四五个妻子,是上层统治者,下户则有二三个妻子。两者间的地位与尊卑差别明显。但下户并不是奴隶。而奴婢和生口则具有奴隶性质。
邪马台国与中国三国时代魏国通好,两国通过带方郡频繁往来。文献记载,自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后 ,邪马台国派到魏戍带方郡的使节前后达4次 。魏国也曾两次遣使至邪马台国,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授以金印、紫绶,封其大臣为率善中郎将等职,并赐以锦绢、铜镜、珍珠等。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邪马台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都有较大发展,且出现了文字的雏形。 由於日本的第一本正史<日本书纪>乃於西元720年所完成,因此早期的记载难免使人怀疑其真实性。而中国的史书当中,最早而且详细介绍日本国情的是<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倭人条(下简称《魏志倭人传》)。
据卑弥呼於239年派遣使者经朝鲜赴魏都,献奴婢拾人及布匹等物与魏帝,获魏帝赐「亲魏倭王」的称号,与金印、铜镜等物。至於说邪马台国究竟在日本的何处,目前有两种学说相持不下。一种是九州说,另一种是近畿(奈良一带)说,至今仍无决定性的证据。 倭人的生活与服饰由於《魏志》作者并不是亲眼看到倭人,而且推测倭国在浙江、福建的东边,事实上,日本九州的纬度约与江苏省相等,因此倭人传中所记载的倭人服饰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只有待考古学来求证了。譬如说,倭人传中记载「男子不论大小,皆黥面纹身」,这一点在日本引起很大的争论,因为後代人偶及图画或书本中,都看不到有这样的习俗。但是後来在日本,约有四个地方出土的弥生土器或石棺盖的人物脸颊上,画有类似刺青的线条。
邪马台的记载
《倭人传》中记载
男人「不戴冠帽,用楮木纤维布裹头」,这点我们可以从稍後的古坟人形陪葬物推测出大概的发型──头发中分,在耳朵的两旁绑成环状。但是在冈山县出土的弥生土器上的人物则是散发,可见当时可能有数种发型。至於女人的发型,「披发,再将头发挽上头顶」,这和古坟中人形陪葬物的女人发型相当类似。
邪马台国经常派遣使者至中国,使节团中有「持衰」(穿著丧服的巫师)同行。这巫师必须严守禁忌,「不吃肉,不近妇人,不梳头,不换洗衣服,不抓蝨子」。渡海的平安与否完全是这巫师的责任,如果平安归来,则送他财物生口;如果旅途中遇到暴风雨或有人生病,则要将他杀死。这种习俗一直到七世纪时仍然存在。《日本书纪》中记载,七世纪的推古朝派遣二万五千的军队到新罗去时,也有「神部」同行。《延喜式》(927年完成)大藏省式中记载,遣唐大使的船上,必须有主神、医师、阴阳师、卜部同行。
《万叶集》(约八世纪末成立)中也记载遣渤海使船上有卜部同行。家中有人去世时,家属「必须服丧服十余日,不吃肉,丧主大声哭泣,其他人则歌舞饮酒」。日本神话中的天若日子去世时也有类似的描述。服丧期间一过,「全家都到水中沐浴」,不用说,这就是神道中的「禊」的仪式。在黄泉国神话中也出现这种以水驱邪的仪式。至於服丧期间「不吃肉」的习俗,表示平常吃肉。日本自绳纹时代以来,都没有家畜文化,但有打猎而吃鹿肉或野猪肉。倭人传中记载「此地无牛、马、虎、豹、羊、鹊」,其中虎、豹、羊、鹊的确不存在於当时的日本,「无牛马」的记载恐仍待考古学继续调查。因为明治、大正时代,绳纹、弥生时代的马骨在日本各地出土,但最近有学者以氟量监定法监定,认为所谓的绳纹马骨其实是後代的马骨。可以确定的是,在古坟时代以前(包括邪马台国的时代),牛马的骨头确实很少发现。日本人一直到四世纪末才开始使用军马。
邪马台的记事
关於饮食的记事有「食饮用笾豆手食」,在弥生时代的住居中,有发现高杯土器,其形状如同中国的笾豆。而且似乎每人都有一套餐具,显示日本人自古即不共用餐具。至於日本人视为传统的筷子,要到奈良时代(八世纪)的平城京遗迹中才出现。 参考资料:邪马台国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倭人条: ……南至邪马台国。女王之所都。……男子无大小,皆黥面文身,自古以来,其使诣中国,皆自称大夫,夏后少康之子,封於会稽。断发纹身,以避蛟龙之害。……其风俗不淫,男子皆露介,以木绵招头。其衣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妇人被发屈介,作衣如单被,穿其中央,贯头衣之。种禾、稻、紵、麻,蚕桑缉绩,出细紵、缣、绵。其地无牛、马、虎、豹、羊、鹊。兵用矛、楯、木弓,木弓短下长上。
竹箭或铁镞或骨镞,所有无与儋耳、朱崖同。 倭地温暖,冬夏食生菜,皆徒跣,有屋室。父母兄弟卧席异处,以朱丹涂其身体,如中国用粉也。食饮用笾豆手食,其死有棺无椁,封土作冢。始死停丧十余日,当时不食肉,丧主哭泣,他人就歌舞饮酒。已丧,举家诣水中澡浴,以如练沐。其行来渡海诣中国,恒使一人,不梳头,不去虮蝨,衣服垢污,不食肉,不近妇人,如丧人,名曰持衰。 若行者吉善,共顾其生口、财物。若有疾病遭暴害,便欲杀之。谓其持衰不谨。出真珠、青玉。其山有丹,其木有柟、杅、豫樟、楺枥、投橿、乌号、枫香。… 其俗举事行来,有所云为。辄灼骨而卜,以占吉凶。先告所卜,其辞如令龟法。视火坼占兆,其会同坐起。父子男女无别,人性嗜酒。(魏略曰:其俗不知正岁四节,但计春耕秋收,为年纪)。
见大人所敬,但搏手以当跪拜,其人寿考,或百年,或八九十年。其俗,国大人皆四五妇,下户或二三妇。妇人不淫,不妒忌。不窃盗,少诤讼。其犯法,轻者没其妻子,重者没其门户及宗族。尊卑有差序,足相臣服,收租赋。有邸阁,国国有市,交易有无,使大倭监之。……下户与大人相逢道路,逡巡入草。传辞说事,或蹲或跪。两手据地,为之恭敬。对应声曰噫,比如然诺。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倭国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年已长大,无夫婿,有男弟佐治国。自为王以来,少有见者。
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给饮食,传辞出入。居处宫室、楼观、城栅严设,常有人持兵守卫。……景初三年(239)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子朝献。太守刘夏遣吏,将送诣京都。其年十二月,诏书报倭女王曰:制诏亲魏倭王卑弥呼,带方太守刘夏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