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秦朝 >

秦始皇巡游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 耀聪2 秦朝

  秦始皇结束了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王朝。统一大业完成后,为了申张秦法、宣扬威德,为了考察军事和政务,也为了求神问仙、祭祀天地,秦始皇决定进行巡游全中国。那么秦始皇巡游的原因是什么?

  秦始皇巡游的原因:宣德扬威、安宇天下的政治目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一统天下后,就急不可待地频繁出巡,以图通过宣德扬威,使六国旧民从精神上对其臣服,以达到安定天下,成就万世之业的政治目的。从二十七年到二十九年,短短的三年内秦始皇就在旧六国的领地上巡游了一遍,在各地刻石颂功,涉及范围甚广。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秦始皇在以宣德扬威、安宇天下为目的的巡游中,有几个重要的活动区域:即齐地、燕北赵代之地和东南吴楚之地。

  公元前221年,秦国通过玩弄权诈外交手段兵不血刃灭亡了齐国,齐地的人力物力藉此保存下来。齐依山傍海,商业繁荣,经济发达,是老牌强国,它既是秦人征调粮赋的基地,也是足以动摇秦王朝统治的物质基础。齐是六国中最后一个被灭掉的国家,统一之初的秦政权对齐地的统治从而也就显得特别粗疏、薄弱。这一切秦王朝当然不会熟视无睹,掉以轻心,故而秦始皇在频繁巡游东方六国时,表现出对齐地的特别关注,四次东巡中,有三次游历齐地。

  对统一后的秦帝国来说,匈奴是北疆的一大边患。公元前2l5年,命蒙恬率大军北征,不仅收复失地,还拓展了疆域,随后又把秦、赵、燕长城连为一体,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阳的万里长城以及大量障塞,成为秦王朝固守北疆、顺利对百越和西南夷用兵的有力屏障。所以秦始皇对此非常重视,先后两次巡视北边。

  在秦始皇东巡的意图中,还有一个政治目的不容忽视,这就是所谓“东南有天子气,因东游以厌之”。秦统一后,吴楚之地仍潜伏着取秦而代之的政治基础和浓郁的不满情绪,秦始皇视之如心腹之患,故借巡游和视察政务,予以镇压抑制。后世有不少文献记载了他在巡行吴楚之地过程中,采取更改地名、挖断地脉、修筑厌气台等种种手段破坏金陵(秣陵)、朱方(丹徙)、剡山、徐州等地“天子气”的活动。

  秦始皇频繁出巡除其政治目的外,也与秦人的文化传统及秦始皇本人的个性特征有关。秦人好慕远行,有其悠久的文化传统。秦国国君多有不辞辛劳,跋涉山川,蒙犯霜露,频繁远行的历史记录,而以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等为甚。及至始皇,有所谓“勤本事”、“夙兴夜寐”、“朝夕不懈”、“视听不怠”, 以及“至以衡石量书, 日夜有呈,不中呈不休息”的勤政风格。使得秦始皇事必亲躬,到实地去体察民风民情,做政治巡游。故而秦始皇为帝期间频繁出巡,既有其政治目的,也有秦人文化传统和秦始皇本人性格特征的驱动。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即位初年),就前往东方巡行,从其与赵高的对话和东巡中所表现出的行政节奏,即可以看出这位新帝对秦始皇勤政风格的继承,也可反映出秦人好慕远行的文化传统。

  秦始皇巡游的原因:虔诚的宗教情感

  根据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日书》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墓竹简《日书》及有关文献记载进行充分研究,认为秦代宗教信仰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秦代普遍盛行多神崇崇拜,神权思想支配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及至始皇,神学思想在其十余年短暂的统一帝国历史上,成为其统治的支柱之一,当时全国各地的山山水水无不有神存焉。从其分布看,一是东方的神学思想和神祗,以齐地即山东为中心;一是秦人本土的神学思想和神祗,以陕西西部为中心。东西方的诸神,组成了秦王朝的众神之舟,这是先秦及秦王朝时的宗教文化背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始皇推崇五德始终说,到泰山封禅,在各地祭祀天地山川鬼神,“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这不是秦始皇的迷信,而是整个时代的迷信。秦始皇于称帝后的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去泰山封禅,在先后两次巡游东南吴楚之地的过程中,有,‘过彭城,斋戒祷祠,”“浮江,至湘山祠”,“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上会稽,祭大禹”等祭祀活动。秦人虽居西北内陆,但秦雍地神祠有所谓“四海”之神的记述,表明秦人对于海神,也有虔诚崇拜的意识。齐地是秦帝国东方神学思想和神祗的中心,属于齐人神秘主义传统文化崇拜对象的“八神”,其祭祀之地大多位于海滨。“日主”祠成山,“月主”祠莱山,“阳主”祠之罘,“四时主”祠琅邪,“天地主”祠泰山、梁父等。所以,怀有虔诚宗教情感的秦始皇四次巡游齐鲁海滨,并多次登临之罘、琅邪、成山等地。

  秦始皇频繁东巡祭祀山川鬼神还有另一层深意,《史记·封禅书》道:“昔三代之(君)[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对秦而言,不但四渎而且连五岳也都在东方。秦崛起于西方,乃根基所在,不想向东迁都,便欲以东巡达到“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的宗教目的。

  秦始皇巡游的原因:求仙长生的期望

  秦始皇推崇五德始终,又迷信封禅说。但是,鬼神的魔力对于秦始皇还不限于此,在祈祷天神护佑其帝王基业的同时,还滋生出另一种强烈的欲望,这就是长生不老,由此引发求仙与求不死药的狂热行为。

  由于燕齐濒临渤海,常有海市蜃楼出现,燕齐之地的人们便结合传说中的海外国度,组合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神境仙界,故而方术文化传统悠久,至始皇时,之罘、琅邪、成山等地,仍是方士们活动的中心。当秦始皇第一次巡游至琅邪时,燕齐之地的方士们就闻风而动,云起雾和,“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斋戒,与童男女求之。’哜人方士的上书正合秦始皇的心愿,从此,始皇帝便与徐福一帮方士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秦始皇时代狂热的求仙活动由此而始。秦始皇三十二年东巡,到碣石,找到燕人卢生,让他求羡门高誓去找神仙,又让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最后一次出巡时,秦始皇有所谓“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的举动,可以看作秦始皇亲自进行海上求仙的努力。对于死亡恐惧,对于长生不死的痴迷,在方士们“不死之药殆可得也”的蛊惑下,使秦始皇每次巡游都要在海滨逗留较长时间,寻寻觅觅,为探求虚无飘渺的海上神仙传说进行了毕生的努力,直到死都还奔波在寻仙的途中。

  方士们所述的海中三山,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影,秦始皇多次海滨巡游,进行求仙及不死药的努力,连神山的影子都没见到,这是必然的结果。然而“意得欲从”的始皇帝,是不满意这种结局的,于是始皇下令在兰池中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三秦记》云:“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秦始皇对长生不死的渴望,以及到死的执迷不悟,并没有给后代的帝王们以警示,同样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晚年和秦始皇一样沉湎于求仙与求不死之药的活动之中。求仙不成,遂在建章宫北面的太液池筑了几个岛,唤做蓬莱、方丈、瀛洲,雕刻了许多石鱼、石鳖排在上边,算是到了海上仙山了。不料秦皇、汉武这种借崇神以自娱的园事活动,却奠定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模山范水的基本构想和造园方法,对后世园林景观营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渐演化为中国园林造景艺术的一种法式。

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