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世界历史 > 欧洲历史 >

波兰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史

时间: 耀聪2 欧洲历史

  波兰人民共和国从解放初至1948年曾实行多党制。1944年12月成立的波兰共和国临时政府由波兰工人党、波兰社会党、农民党和民主党代表组成。1945年6月成立的民族团结临时政府又吸收了原波兰流亡政府的代表参加。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波兰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介绍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纳粹德国占领了波兰全境。一九四二年五月,波兰工人党组成人民近卫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游击战争。1943年底,以波兰工人党为首的各民主党派在华沙秘密组织了全国人民代表会议,把人民近卫军和各游击队组成人民军。1944年7月22日,波兰人民政权诞生。1947年普选后,工人党领袖博莱斯瓦夫·贝鲁特当选为总统。1952年7月通过了《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取消总统一职。同年,亚·萨瓦茨基当选为国务委员会主席,贝鲁特任部长会议主席。1956年 3月,贝鲁特病逝于莫斯科,奥哈布(Edward Ochab)继任第一书记。

  但波兰的社会结构、政治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说明在波兰建立社会主义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但以贝鲁特为首的波兰政府的教条主义者还是全盘接受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依据苏联模式,波兰制定了把发展重工业放在首位,按“重—轻—农”的顺序进行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结果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片面发展,农业长期落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加上波兰人内心深处的反俄叛逆心理,宗教、自由主义的传统和波兰统一工人党执政的失误、官僚腐败现象盛行等等综合因素,使得社会主义在波兰的执行显得异常艰难,导致波兰成为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中最不安定的国家。

  1956年,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ев)的“非斯大林化”,给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兰就在当时发生了著名的“波兹南事件”。当年6月,波兰西部工业城市波兹南的斯大林机车厂的工人,在要求增加工资、减少税收的经济要求被当局拒绝后,于是在1956年6月28日,波兹南市爆发了10万人的示威活动。后来演变成警察和工人的枪战。坦克和保安部队也参加了对工人的镇压。据统计,仅一天的冲突骚乱,就有54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另有300多人被捕。为了平息业已非常严峻的局势,当局采取了妥协了立场。6月30日,当局采取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原机械工业被降职;向斯大林机车车辆厂征收的税款将分期还给该厂工人;为事件中的受难者举行安葬仪式等,骚动遂平息下去。

  1956年8月4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决定撤销1949年11月对原波兰领导哥穆尔卡(Władysław Gomułka)等人的批判和谴责,并将其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同年10月19日,哥穆尔卡当选为中央委员。在苏波两党会谈中,哥穆尔卡反对苏联对波兰内政的干涉和压力,坚持走“波兰自己的道路”。10月21日,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同年10月举行的党的二届八中全会上哥穆尔卡当选为第一书记,1956~1960年的五年计划,把发展消费品生产和农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主要任务。会议对以前的方针政策进行了批评,提出克服“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加强法制和政治生活民主化,发展经济”,“更快地改善人民生活”的新方针。但由于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无法根本克服,在以后的两个五年计划(1961~1970)期间,国民经济比例依然严重失调。

  1970年12月,波兰又一次面临危机。格但斯克(原但泽市)等沿海城市的工人、学生、市民抗议政府提高食品和日用品的价格,举行罢工,并导致了一场严重的社会骚动,后来发展成流血冲突。在12月20日举行的五届七中全会上,解除哥穆尔卡第一书记职务,由盖莱克(Edward Gierek)继任党的第一书记。西伦凯维兹改任国务委员会主席,由雅罗谢维奇任部长会议主席。

  20世纪70年代,是波兰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盖莱克政府踌躇满志地推行闻名于世“高速度、高积累、高消费”的所谓“三高政策”,大量引进外资,大上建设项目,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波兰一派欣欣向荣。然而,欲速不达,在表面繁荣的背后,20世纪70年代末,政府各种补贴达到财政预算的40%,外债高达260亿美元。进入20世纪80年代,政府不得不采取冻结工资和部分商品提价的措施以避免危机,长期习惯于计划价格的波兰人毫无心理准备。当政府在1980年7月宣布“议价商店”肉类价格提高40~60%的时候,群众的不满引发了全国性的罢工。

  1980年9月,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八届六中全会解除盖莱克第一书记的职务,由卡尼亚(Stanislaw Kania)继任。10月,一个在当时声名显赫的工会组织,也是东欧第一个独立的工会组织——团结工会(Solidarność)出现了,瓦文萨(Lech Wałęsa)当选为当时团结工会的领导人。团结工会领导的罢工运动最初采取和平方式,并承认社会主义是波兰的政治基础,承认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和与苏联结盟。1981年在格但斯克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全国委员会取代全国协商委员会,通过新的政治纲领,要求在波兰实行多元化,建立“自治共和国”。称团结工会是波兰改革的主力,工会纲领中未提到社会主义及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在罢工运动中,工会提出要有自己的报刊、有自由出版权,要“自下而上夺权”。工会与政府分庭抗礼。

  1981年波兰统一工人党的九届四中全会上,卡尼亚辞职,雅鲁泽尔斯基(Wojciech Jaruzelski)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1981年12月13日波兰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团结工会被取缔,瓦文萨等工会领导人被拘禁,部分工会骨干转入地下活动。工会内部分成两派,以瓦文萨为首的缓和派主张避免同政府发生正面冲突,提倡协商对话;激进派则主张通过暴力推翻政府。随之社会上也发生重大分化,原支持团结工会的人转向支持政府。1982年2月议会通过新的工会法,要求重建新的工会。1982年2月议会通过新的工会法,要求重建新的工会,1983年7月战时状态结束。1984年波兰宣布大赦,而瓦文萨等人则努力为使团结工会合法化而斗争。波兰局势进入了短暂的稳定期。

  从1986年开始,由于苏联的戈尔巴乔夫(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的内外政策开始采用向右转的“新思维”,并给东欧国家松绑,苏联和东欧的局势开始动荡。1988年波兰政府的价格改革引起群众不满。1989年2至4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与团结工会等反对派举行圆桌会议(Rozmowy Okrągłego Stołu),经讨论,统一工人党同意团结工会合法。6月波兰举行全国大选,团结工会获99%的参议院席位。9月12日团结工会的马佐维耶茨基(Tadeusz Mazowiecki)组成以团结工会为主导,包括统一农民党和民主党的联合政府。原统一工人党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出任首任总统,任期6年。1989年12月29日,波兰议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并更改国徽。波兰人民共和国不复存在。

  (一)政治体制

  波兰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议会制,实行国家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的制度。

  1947年1月19日,波兰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1952年7月22日颁布《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1952的10月26日,进行了议会选举,并于当年11月20日成立了波兰人民共和国议会。

  《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波兰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1976年2月10日修改宪法后,改为“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城乡劳动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议会和地方人民会议。波兰统一工人党是波兰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领导力量。同盟党有:统一农民党和民主党。统一战线组织为波兰人民统一阵线。波兰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议会 宪法规定,议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和监督权。

  (2)国务委员会 宪法把国务委员会改为议会的常设机构,它的活动受议会领导,在议会闭会期间,根据法律的规定行使议会的职权。

  2、最高国家执行机关

  部长会议(亦称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和行政机关。

  3、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解放初期,波兰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是分开的。各级人民会议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各级地方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和管理机关。各级地方政府对同级人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4、国家监督和司法机关

  (1)最高监察院 1944年7月19日,波兰立法议会 《关于波兰共和国最高机关的组织和活动法》规定,最高监察院负责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和国民经济的一切活动,隶属于政府,受国务委员会监督。

  (2)检察院 1950年以前,检察院是国家行政机关。1950年3月20日对检察院进行了改组,它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而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国务委员会负责。

  (3)司法机关 在临时人民政权初期,司法机关是军事法院、专门法院、反经济贪污和破坏的专门委员会。1950年3月,由于检察院的改组,为了适应国家行政区划的划分,成立了最高法院、省法院和县法院。最高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它负责监督地方各级法院的审判工作。最高法院对国务委员会负责。

  (二)经济体制

  1、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及其特点

  解放初期,波兰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4-1945年,其特点是:对工矿企业、交通运输等主要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克服组织上的混乱和整顿经济,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机制;第二阶段为1946-1948年,主要特点是:为建立在计划原则上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奠定基础,寻求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经济模式;第三阶段为1949年,其特点是:开始向中央集权型和指令性经济管理体制过渡。

  2、组织结构

  部长会议经济委员会,中央计划局,工业和贸易部,各中央管理局成为领导国家经济工作的机构。

  3、所有制形式

  解放初期,波兰实行的是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制、私有制3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

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