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国学经典 > 名言佳句 >

中国历史名言警句

时间: 玉玲2 名言佳句

  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历史名言警句,欢迎阅读!

  中国历史名言警句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起事前陈胜说了如下的话:“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敢于反抗皇权、不屈服于命运、不甘于平凡的呼声,它催人奋进、振聋发聩,让曾经一扫天下的大秦王朝灰飞烟灭。陈胜的这一声呐喊,,喊出了几千年来劳苦大众心中的真实愿望,对中国人性的开放和追求自由的精神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是历次反抗压迫、推翻不公的总纲领。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贵贱。一个人的成绩是做出来,不是天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不平等的命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是中华民族那些民族脊梁的呐喊。千百年来那些朝代的更替,国家的兴衰都证明了这句话已然牢牢刻在中国人乃至于全球华人的骨子里,“莫欺少年穷”更是对这话的最好解读!

  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为人少言寡语,有气魄,敢做敢为。十八岁第一次从军就带领一个小分队奇袭匈奴的大本营,杀死匈奴单于的爷爷,俘虏了匈奴的相国和单于的叔父,勇冠三军,被封为冠军侯。后来霍去病屡立战功,横越大漠,前进两千余里,大破匈奴左贤王的军队,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下,并举行宏大的祭天仪式,立碑为念。

  他大大减轻了汉朝边境的威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他使汉朝的疆域大为扩大,从此祁连山、蒙古草原成为中国的版图,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沃土。

  当日霍去病大胜归来,汉武帝为他建造房舍,霍去病坚辞不就,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武帝大为感动。

  3、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西汉名将陈汤,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该句是陈汤给汉帝的上书,是表明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 。全句:“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4、安知非仆?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还是一个普通百姓时,与姐夫邓晨到别人家去做客,当时大家看到谶书中说:“刘秀当为天子”。旁边的有些人说:谶书所说的刘秀肯定是国师公刘秀(当时新朝的国师公刘歆恰巧刚刚改名为刘秀)。

  可当时在场的刘秀(即后来的光武帝)却说:“怎么就知道这谶书中所说的要当天子的刘秀不是指的我呢?”,结果引起了众人的哄笑!刘秀登基后的第三年,与邓晨一起谈及往事,邓晨从容的对光武帝说:“仆竟然做到了”,光武帝听后大笑!

  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 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5、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是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由于曹操兵力过于强大,当时“识时务”的军阀望风而降,而周瑜却对孙权说了如下的一段话:“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破之。”

  说这样的话一定是大智大勇的体现,后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周瑜率领孙刘联军大破曹操,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6、小儿辈大破贼!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小儿辈破贼归矣。”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兵败被俘,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8、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661年(明永历十五年)五月初五,郑成功改赤崁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及天兴、万年二县。敌军守将描难丁战败投降。于是成功留部将杨朝栋守赤嵌楼,亲自率军乘胜进攻赤嵌城(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筑的“王城”)。

  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头目台湾总督揆一,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民收复失地是不可磨灭的真理。

  9、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1937年7月17日上午,中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正式发表《抗战宣言》,郑重宣布:“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发表的《抗战宣言》正式拉开了伟大的全民族的抗战序幕。

1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