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学 > 历史故事 >

带有历史故事的成语3个

时间: 鸿宇2 历史故事

  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带有历史故事的成语3个,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带有历史故事的成语·万里长城

  檀道济是南朝高平人。宋武帝北伐时,道济当先锋,仗打得很艰苦,占领洛阳时,抓了四千名俘虏。众将想杀了他们示威,道济说:“我们是来吊民伐罪的,怎么能滥杀无辜呢?”全都放了,为南宋军赢得了民心。

  宋文帝七年,南宋军在滑台受挫。文帝派道济去救援,在寿张大破北魏军,20多天打了30多场仗,终于进抵历城(山东济南)。这时滑台已经失守,而且道济部队的粮食没了,有人报告了北魏军,大家都很害怕。道济却不慌不忙,命令士兵夜里在大帐中用斗量沙子,在沙子上洒上仅有的粮食,这样量了一夜,第二天命令众将士身穿重甲南撤,自己穿着布衣,坐在马车上,谈笑自若跟在最后,南宋军安全返回。自此北魏军很怕他,士兵们用他的像来避邪。后来文帝听信谗言把道济杀了。死时,道济瞪圆着眼,把头巾摔在地上,说:“你们不是在毁自己的万里长城吗?”道济死后十四年,北魏军打到江北的瓜步。在一江之隔的石头城上,宋文帝感慨地说:“如果檀道济还活着,不会让他们这样的。”

  “万里长城”原指长城,喻指国家的依靠。

  带有历史故事的成语·掩耳盗铃

  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这口大钟是用上等青铜铸造而成的,造型和图案都非常的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他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挪动分毫。他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于是,小偷找来一把非常大的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只听“咣”的一声巨响,小偷被吓了一跳,慌了神儿,心想这下麻烦可大了!钟发出这么大声音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嘛!”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一故事引申出“掩耳盗铃”的成语。

  ——《吕氏春秋·自知》

  【求解驿站】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掩,遮盖;盗,偷。

  【活学活用】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样的话只会是~。

  【妙语点拨】故事中的偷钟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钟的后果,但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试问,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自己听不见钟声,就等于别人也听不见钟声吗?当然不是!要想别人听不见钟声,那就得捂住别人的耳朵才行!

  【近义】自欺欺人

  【反义】实事求是

  带有历史故事的成语·梁上君子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陈寔(shí)的人。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

  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迫于生计,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谋生了,也有的人因为无以为生,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一天晚上,有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熟睡后再进行偷窃,其实呢,陈寔早就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了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听到这番话,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大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我也是被逼无奈啊!”

  这时,陈寔没有责骂小偷,反倒很慈祥地对小偷说:“我看你不像坏人,可能是被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银两,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十分感激陈寔的义举,痛哭流涕对陈寔说:“谢谢陈大爷!我一定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人。

  后来,大家依据陈寔所言,引申出“梁上君子”的成语。

  ——《后汉书·陈寔传》

  【求解驿站】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梁,房梁。

  【活学活用】他是一个很有骨气的铮铮铁汉,宁肯饿死,也不做~。

  【妙语点拨】据史料记载,陈寔一生不曾担任很高的官职,但却在士大夫中享有很高的盛誉,在百姓中威望崇高。究其原因,在于他为人随和、公正、宽宏大量、品格高尚,且不拘小节。故事中的“梁上君子”是幸运的,他遇见了一位善良、明理的正人君子,从而演绎出了一桩千古美谈。陈寔本人也绝对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仁德之举,竟被人传颂至今。

  【故事盒】毛泽东很欣赏陈寔。1965年他把《后汉书·陈寔传》推荐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陈毅阅读。毛泽东很赞同陈寔对待因饥饿到他家偷东西的人的分析: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之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带有历史故事的成语3个,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