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学 > 历史故事 >

诗人杜甫的经典历史故事

时间: 杭威2 历史故事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相信大家小时候都读过不少关于他的古诗,那么关于他的历史故事大家知道几个呢?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诗人杜甫的经典历史故事,希望你喜欢。

  诗人杜甫的经典历史故事一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大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杜甫36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波之苦。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决定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乐观,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手脚冻僵的杜甫苦苦寻找的“橡栗”,是一种不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选择要“朝三”还是“暮四”。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离开,继续“流动”了。

  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对付,何况自己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到了哪里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帮。经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诗人杜甫的经典历史故事二

  酒仙这个称号好像是李白的专利,所以老辈儿的人喝了酒就敢说有李白的感觉,随便一个酒楼都敢叫“太白楼”。还有很多李白喝酒的小故事,让人称赞喝酒的境界。比如泾川豪士汪伦,久慕李白大名,非常希望有机会一睹这位大诗人的风采。他听说李白将要到安徽来游玩,就修书一封,邀请李白赴泾川游历。其中写道:“先生喜欢旅游吗?这里有十里桃花的美景;先生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供您痛饮。”李白读后,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泾川,却根本没有看到什么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告诉他:“花是潭水名,并无桃花;万家是一位店主的姓,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尽欢而散。其实喝酒能达到仙人级别的有的是,杜甫写的那个《酒中八仙歌》里面八个人都可以叫酒仙。就连诗人杜甫自己,不但是“诗圣”,也是个“酒圣”,他嗜酒的程度并不亚于李白。

  杜甫嗜酒,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据他自己说:“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十四五岁的杜甫已经是位酒豪了。到了壮年时期,杜甫同李白交往,二人在一起有景同赏,有酒同醉,亲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杜甫在长安任左拾遗,仍然和往常一样纵酒作乐。“朝回日日典青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当时的杜甫已到了要典当衣服来换酒喝的地步了,每次都要喝得“尽醉”。没有衣服只好赊债,而且处处都有酒债。看来杜甫并没有指望活到七十岁,只要拼命喝酒就好了。

  杜甫穷困潦倒的时候,仍然嗜酒如命。“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径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这位白发老人嗜酒的雄心不减当年,即使用大杯受罚百次也在所不辞,喝醉了无处归身,只管自己独立在苍茫之中放声诵诗。后来杜甫一次醉后骑马,不料马失前蹄,将诗圣摔下马来。诗人卧床养伤,许多朋友前来慰问,更加够朋友的是,他们都是带着酒肉来的,宾主便开怀畅饮。“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呼且覆怀中禄。”酒肉如山,又有琵琶和羌笛的合奏,宾主们欢呼痛饮,不管太阳是否西坠,诗人也完全忘记了伤痛。

  进入暮年的杜甫,嗜酒的欲望愈强。“酒酣耳热忘白头,感君意气无所惜。”杜甫靠贵人和朋友的接济,还要拼命痛饮。直到他喝了过多的酒,衰弱的身体实在承受不了,就在一个晚上与世长辞了。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统计杜甫现存诗文1400首,写饮酒的300首,占总数的21%。

  诗人杜甫的经典历史故事三

  公元678年早春,杨柳新绿,青竹吐翠。沙头镇的大街上,新近开设了一个“百草堂”中药铺,门首贴有一副独出心裁的对联:“人参独活灵芝草,远志当归何首乌。”

  药铺的主人是年过半百的“诗圣”杜甫。他是刚从四川夔州东下,来到沙头镇定居的。

  杜甫刚到沙头镇,就和荆沙一带的老友李之芳、郑审等人相会。他的弟弟杜观也将家眷接来,兄弟团聚,甚为欢洽。

  恰逢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大兴土木,修建楼阁,杜甫特地献诗致贺:

  楼上炎天冰雪生,

  高飞燕雀贺新成。

  碧窗宿雾蒙蒙湿,

  朱拱浮云细细轻。

  由此可见,这幢新建的大楼是十分壮观的。

  杜甫献诗的目的,是希望卫伯玉能看中他的文才,象成都节度使严武那样重用他,甚至将他荐贤于朝廷。谁知卫伯玉不学无术,更不懂得爱惜人才,加上他的门客争风吃醋,从中挑拨,说杜甫自恃有才,清高孤傲,不把卫伯玉放在眼里,从此卫伯玉对杜甫怀恨在心。

  俗话说:“立吃地陷,坐吃山空。”杜甫一家人来到沙头镇,生活无着,经常靠亲朋好友接济,毕竟是寄人篱下,不是长远之计。为了养家糊口,杜甫打算重操在长安时曾经“卖药都市”的营生。这个主意,立即得到了几个亲朋好友的资助,经过一番筹备,终于在沙头镇上开设起了一个中草药铺。

  杜甫的药铺开张后,货真价实,童史无欺。他不仅卖药,还给顾客看病。若是穷苦人家有个三病两疼,小小药方就可以治好的,杜甫总是热心地替他们诊治,确实无钱付还药费的,他就免费赠送。因此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一度生意兴隆。

  常言道:“落毛凤凰不如鸡,虎落平原被犬欺。”杜甫在沙头镇开设药铺的生意一好,自然把市镇上其它几家药铺的生意抵垮了。正巧这几家药铺的老板,是当地的几户大财主,他们暗恨杜甫这个“外来户”抢走了生意,真是“同行是冤家”,于是他们串通起来,用银子收买了卫伯玉衙门里的一个书吏。

  书吏是卫伯玉的亲信,专门为卫伯玉出鬼点子的。近来,这家伙在赌场上输了个精光,手头正缺钱。这时,碰巧有儿个“财神爷”送钱上门,说是要想方设法将杜甫撵走。书吏平时对杜甫也无好感,所以满口应承下来了。

  一天,书吏乘机在卫伯玉的面前挑唆说:“老爷呵!你郎晓得杜老官儿在沙头镇上开药铺的事吗?”

  “嗯,晓得。”

  “哎呀!这个杜老官儿可神气啦,他在药铺门口招揽顾客,夸下海口,说是‘百草堂’,天下的药材无所不有,其实,他是想把人家都压垮哩。”

  “真有这等事吗?”卫伯玉疑惑地问。

  书吏故弄玄虚地说:“还有一件事,小人不敢而讲。”

  “呵!”卫伯玉更加奇怪:“有什么话,你只管讲吧!”

  书吏凑上前去:“杜老官儿自以为才高学深,骂老爷目不识丁,占着茅坑不拉屎!”

  卫伯玉终于被激怒,决心对杜甫施行报复。俩人合计了一会,由书吏出点子,开了一副中草药单,到“百草堂”去拣药。

  “你将这副药单交给杜老官儿!”卫价玉交待说,“要他照单发药,若有则罢,没有就砸掉他的招牌,叫他滚蛋!”

  书吏是“捡着解手纸当文书”,如获至宝,三步并着两步走,径直来到“百草堂”。

  书吏跨进药铺,将药单往柜台上一甩,大声说:“这是卫大人急需的药品,赶快照单发药。”

  药铺的伙计接过药单一看,都傻了眼,面面相觑。原来药单上开着他们从来未见过的四味药名:

  行运早 行运迟

  正行运 不行运

  有个老伙计对书吏陪着笑脸问道:“卫大人是请哪位高明郎中开的药方,怎么我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他娘的!你们开的是么事药铺?”书吏不等老伙计讲完,就破口大骂。“快给我把杜老官儿叫出来。若是配不齐卫大人的药方,我就要动手砸你们的招牌!”

  伙计们不敢怠慢,腿快的早已将此事告知杜甫。杜一甫接过药单看了一眼,心里己经明白,这是卫伯玉在与他出难题。仔细啄磨,禁不住付之一笑,心想:“区区雕虫小技,也来班门弄斧,未免太不自量。”他胸有成竹,收起药单,要伙计用纸包了四味药,健步来到柜台前面。

  杜一甫见了书吏,仍然以礼相待,拱手问道:“这位大哥请了,既然是卫大人关照小店,不知有何见教?”

  书吏仍然目中无人,傲慢地说:“杜老官儿听了,我家老爷患有一种怪病,急需几味药品,必须照单发药,否则将要砸你招牌,赶你滚蛋!”

  “哦!卫大人的病也确实患得蹊跷!”杜甫淡淡地一笑,讥讽地说,“不过,卫大人所需的药品,小店里应有尽有。”

  “什么?”书吏大吃一惊,口气稍有缓和说,“你先拿给我看看。”

  杜一甫不慌不忙,拿出用纸包好的四味药品,原来是一片萝卜干、一块生姜芽,一粒红皮李子,一枚干桃僵。

  书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官儿,你是惯跑江湖的,这算是什么药?”

  杜甫笑道:“萝卜干是‘甘罗’的意思,甘罗十二岁就当了宰相,你说他是不是‘行运早’呢?”

  “是!”

  “生姜芽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三岁才遇周文王,你说他是不是‘行运迟’呢?”

  “是!是!”

  “这红皮李子,虽然酸不溜丢的,却正是日前市场上的紧俏货,所以说它是‘正行运’哩!”

  “呵!”

  “这干桃僵是隔年的桃子留在树上的,经过雪冻霜打,己算不得鲜果,只能入药,所以说它已‘不行运’了。”

  书吏连连点头,无话可驳。

  杜甫接着说:“我将这李子和桃僵还有一比咧!”

  “比做什么?”

  “这红皮李子好比你家的老爷,干桃僵好比是我。”杜甫一字一板地说,“卫大人虽然不学无术,是个大草包,却受朝廷的重用,戴乌纱,穿红袍,当是‘正行运’。我空有满腹文章,却是报国无门,所以‘不行运’了。当今朝廷重用奸臣,嫉贤妒能,正如俗话说的是李代桃僵,难道这不是事实吗?”

  经杜甫这么点破,书吏才恍然大悟,暴跳如雷地说:“好哇!杜老官儿,莫非是吃了豹子胆,竟敢辱骂我们的老爷!等着瞧吧,管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随便。”说罢,杜甫头也不回,拂袖而去。

  书吏气急败坏地回到卫府,将杜甫的一席话和盘告知了卫伯玉。卫伯玉只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他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整治杜甫,只得将气都出在书吏的身上,把他臭骂了一通,并赶出了衙门。

  在沙市居住期间,杜甫不仅未得到卫伯玉的荐用,反而受到嫉妒,自知不能久呆下去,只好收了药铺,雇了一只小船,离开了沙头镇沿江东下,继续过他那漂泊不定的水上生活去了。

看过诗人杜甫的经典历史故事的人还会看:

1.诗人杜甫的历史小故事

2.古代励志名人故事精选

3.历史典故之经典

4.10个中国历史故事

1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