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学 > 历史故事 >

诺贝尔的发明故事

时间: 玉玲2 历史故事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那么你知道诺贝尔的发明故事吗?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欢迎阅读!

  诺贝尔的发明故事

  很久以来,人类便一直在研究火药,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俗称火药。火药发明后,阿拉伯人将这一技术传入了欧洲,一直应用到19世纪。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黑火药有致命的弱点:威力不大,而且不容易引爆。为了满足飞速发展的工业需要,科学家们开始寻找一种新的爆破动力,而在这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当属瑞典科学家阿尔弗雷德 · 伯纳德 · 诺贝尔。

  846年,意大利人索布雷罗把甘油和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在一起,合成了硝化甘油。硝化甘油和甘油可不一样。甘油是一种粘稠液体,略带甜味,是制造肥皂的副产品。

  从外表上看,硝化甘油和甘油完全相同,都呈黄色,但前者的爆炸力非常强,威力也远远大于原来使用的黑火药,用火引发后甚至能炸开坚固的岩石。硝化甘油极易爆炸,还曾炸伤发明家索布雷罗本人。后来,索布雷罗与荷兰化学家德弗里奇相继研制出硝化甘油药物,用它可以扩展和疏通堵塞的血管,治疗心绞痛等病。时至今日,硝化甘油药物也是治疗心脏病的一剂药方。

  1859年,曾经做过诺贝尔家庭教师的化学家西宁,带了一小瓶硝化甘油来见诺贝尔,要让他的学生见识见识硝化甘油的爆炸威力,他在铁砧上倒了一点儿硝化甘油,然后用锤子敲打,硝化甘油立即发生爆炸。当时诺贝尔正在苦心研制炸药,见此情景,一下子就被硝化甘油的极强爆炸力吸引住了,他决定要找出一种控制硝化甘油爆炸的方法,并找到爆破的新动力。

  从此,诺贝尔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去,他与弟弟埃米尔 · 诺贝尔在斯德哥尔摩海伦坡联手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在那里,诺贝尔凭着一种惊人的毅力做着各种各样的实验。他一直在想:硝化甘油是液体,只有两种方法才能使它爆炸,要么提高它的温度,要么给它以重力冲击。如何才能寻找到一种安全简易的引爆装置呢?

  诺贝尔试验了无数次,可每次实验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毫不泄气。诺贝尔在实验中发现,将水银溶解在浓硝酸中,与酒精起作用,会生产雷酸汞。雷酸汞不仅具有极大的爆炸力,而且敏感度很高,可以与烈性炸药、硫化锑、氯酸钾等混合使用,受到摩擦或撞击会引起爆炸。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诺贝尔又一次亲自点燃导化剂,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了。顿时,滚滚浓烟弥漫在诺贝尔的实验室内外,实验室被炸得一片狼藉。闻讯赶来的人们都以为诺贝尔这下死定了。可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一会儿,诺贝尔竟然从瓦砾堆中爬了出来。他顾不上自己被炸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含泪跳了起来,狂呼不已:“我成功了!我终于成功了……”

  1863年,诺贝尔的这套雷管--雷酸汞引爆装置取得了发明专利。雷酸汞雷管的发明是自黑火药发明后,炸药科学上一个最大的进展。一直到今天,人们仍在使用这一伟大发明。

  这项发明的意义和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它也为诺贝尔在经济上带来了极为可观的收入,此时正逢世界各地采矿业蓬勃发展,诺贝尔抓住了时机,建立了硝化甘油公司。后来,他又与人合作,在德国汉堡组建了诺贝尔炸药公司,产品广销英、美、葡、澳等国。

  为了表彰诺贝尔为全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1868年,瑞典科学院授予他金质奖章。1896年12月10日,这位科学巨匠辞别了人世。他去世以后,人们遵照他生前的嘱托,将其大部分遗产作为设立诺贝尔奖金的基金,每年的基金利息用来奖励为人类科学文化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后人。

  拓展:个人生活

  爱好文学

  诺贝尔对文学有长期的爱好,在青年时代曾用英文写过一些诗。后人还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他写的一部小说的开端。他对各种人道主义和科学的慈善事业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财产都交付给了信托,设立了后来成为国际最高荣誉的奖金——诺贝尔奖金,即和平、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共5项诺贝尔奖金(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是瑞典国家银行在1968年提供资金增设的)。

  鲜为人知的是诺贝尔同时也是一位剧作家,但是一直到他垂危的时候,他唯一的一部剧作才得以复印。可惜的是,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诽谤滋事、亵渎神明”,一迨诺贝尔过世就几乎全都被销毁了,只有区区三份得以幸存。一直到2003年,首部幸存版才在瑞典出版。除了世界语外,这部戏剧还没有被翻译成其它语言,包括英语。

  诗人梦

  诺贝尔在少年时代深受英国诗人雪莱的影响,并因此做过想当诗人的“雪莱梦”。成年之后,尽管由于技术发明与商务发展两方面的事务极为繁忙,业余时间很少,但诺贝尔对文学的爱好与他对科学的爱好一样始终如一。可以说,文学与科学是诺贝尔的两大精神支柱。

  对于英国文学,诺贝尔除了喜欢阅读雪莱、拜伦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之外,甚至对英国不怎么著名的作家作品也极为熟悉。对于法国文学,他除了与雨果有直接交往而阅读他的作品之外,还广泛地阅读莫泊桑、巴尔扎克、左拉等人的作品。对于俄国文学,他喜欢阅读果戈里、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对于包括他的祖国瑞典在内的斯堪的纳斯亚各国的文学,他阅读过易卜生、比约恩森、加博格、基兰等人的作品。对这些作品他都有过独特的评价。

  诺贝尔不仅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而且也曾尝试过进行文学创作。他写过诗,《一则谜语》就是他的一首自传体式的长诗。晚年他开始创作小说,1861年写的《在最明亮的非洲》、1862年写的《姊妹们》,这两部作品抒发他对社会改革的观点,1895年写的喜剧《杆菌发明专利权》,则对现实持批评态度,作品充满了挖苦和讥讽。

  他唯一的一部正式出版的戏剧作品,是写于1895年的《复仇的女神》。这部悲剧在巴黎出版时,诺贝尔已经永辞人世。他的家族成员们认为:“像这么一部可怜的剧作,不能给一位伟人带来荣誉的纪念。”因此只留下3本保存,其余的全部销毁。这个家族的决定也许是对的,因为,诺贝尔在年轻时表现出来诗人的气质,已经在漫长的发明家和大企业主的一点儿也不浪漫的岁月中消失了。

  诺贝尔也喜欢与文学密切相关的哲学,对于当时著名的欧美哲学家,他比较喜欢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在哲学方面,他曾列出过一些准备写的论文目录和提纲。

  创业时期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炸药方面。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 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矿山开发、河道挖掘、铁路修建及隧道的开凿,都需要大量的烈性炸药,所以硝化甘油炸药的问世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诺贝尔在瑞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随后又在国外建立了生产炸药的合资公司。但是,这种炸药本身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存放时间一长就会分解,强烈的振动也会引起爆炸。在运输和贮藏的过程中曾经发生了许多事故,针对这些情况,瑞典和其他国家的政府发布了许多禁令,禁止任何人运输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并明确提出要追究诺贝尔的法律责任。 面对这些考验,诺贝尔没有被吓倒,他又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以硅藻土为吸收剂的安全炸药,这种被称为黄色炸药的安全炸药,在火烧和锤击下都表现出极大的安全性。这使人们对诺贝尔的炸药完全解除了疑虑,诺贝尔再度获得了信誉,炸药工业也很快地获得了发展。

  在安全炸药研制成功的基础上,诺贝尔又开始了对旧炸药的改良和新炸药的生产研究。两年以后,一种以火药棉和硝化甘油混合的新型胶质炸药研制成功。这种新型炸药不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更加安全,既可以在热辊子间碾压,也可以在热气下压制成条绳状。胶质炸药的发明在科学技术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诺贝尔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没有停步,当他获知无烟火药的优越性后,又投入了混合无烟火药的研制,并在不长的时间里研制出了新型的无烟火药。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工业帝国

  诺贝尔生前曾说他不喜欢经商,说他厌恶那些尔虞我诈的商务纠纷,他说与其进那些商务仲裁所,不如进他的技术实验室。然而他可确实是一位富有的商人,他生前在各国创建的诺贝尔分公司,可以说是现代跨国公司的先驱。

  第一步是在一艘废弃在梅拉伦湖畔的平底驳船上迈出的。1863年10月14日,诺贝尔在瑞典获得硝化甘油引爆物的专利后,想立即建厂投产。由于市政当局的禁令,他在市区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厂址,只好在“船上化工厂”着手投产。

  此后,在瑞典诺贝尔开办过4家工厂。

  1865年,诺贝尔在德国汉堡开设了德国的诺贝尔公司;1873年至1891年迁居法国期间,法国诺贝尔公司所属的工厂开办到7家;英国的诺贝尔公司所属的工厂曾发展到8家;到70年代,诺贝尔已成工业巨富,他委托大哥在芬兰和俄国开办了化工厂,还投资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后者曾是诺贝尔巨额资产的重要财源之一。

  后来各国的公司和工厂被改组为两个国际托拉斯:英德托拉斯和拉丁托拉斯。从1886年到1896年的10年间,诺贝尔跨国公司已遍及21个国家,拥有90余座工厂,雇工多达万余人,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诺贝尔跨国公司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

  诺贝尔在巴黎工作和生活期间,流传着不少有关他的轶闻趣事。有一则说,他聘用作为厨娘的一个法国姑娘告诉他,她要辞职去结婚。诺贝尔问这位法国姑娘要他送点什么结婚礼物,这位聪明而机灵的法国姑娘提出:别的都不要,只想要“诺贝尔先生本人一天所挣的钱”。这个请求可难倒了诺贝尔,因为诺贝尔本人也不知道他一天挣多少钱。然而,诺贝尔是一个答应了的事就一定要办的人,于是他经过几天计算之后,算出他一天大概能挣4万法郎。这样,他就把4万法郎作为结婚礼物赠给了那位姑娘。据说这笔钱在当时的价值,仅靠它的利息就可以让这位姑娘舒心地过上一辈子。

  个人财产

  诺贝尔到底有多少资产,这是连诺贝尔自己也不十分清楚的问题。按照诺贝尔的遗嘱,要把他的全部资产变成现金,这本身就是一个牵涉到多国经济和法律的巨大工程。

  经索尔曼等人数年在多国之间来回奔波,终于在1900年对诺贝尔遗产的清理有了一个 初步的轮廓。

  诺贝尔在各国资产变换为现金后的一个主要清单如下(这是一个在诺贝尔资产变换现金过程中已被大大地贬值和打了折扣的清单):

  瑞典5,796,140.00;挪威94,472.28;德国6,152,250.95;奥地利228,754.20;法国7,280,817.23;苏格兰3,913,938.67;英格兰3,904,235.32;意大利630,410.10;俄国5,232,773.45;总计:33,233,792.20瑞典克朗。

  遗产变换为现金的总额33233792瑞典克朗,约为920万美元。不仅在当时,诺贝尔的这笔遗产确实都是一笔巨额遗产。

  根据诺贝尔基金会评选章程规定,一项资金既可以完全由一人获得,也可以由两人或多人平均分享。其中,和平奖除了可以颁发给个人、两人或多人之外,还可以颁发给某一组织和机构。

  按章程规定,获奖者每年除了可以获得当年颁发的那份数额可观的奖金之外,还可以获得一枚金质奖章和一份获奖证书。由于诺贝尔基金的主要基金每年是变化的,其基金所得纯收入也就每年有所不同,因此每年的每项奖金数额也就各不相同。例如,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每项奖金的数额约为15万瑞典克朗,约合4.2万美元。此后,由于在债券、股票、房地产等方面的投资获利,诺贝尔基金不断增值积累,其奖金金额也在逐年增长。80年代之后,每项奖金的数额增加到100多万瑞典克朗。到了90年代,每项奖金数额又有较大增长。例如,1993年每项奖金为670万瑞典克朗,当年的这一数额约合84万美元。又如,1996年的每项奖金已增加到740万瑞典克朗,当年的这一数额约合112万美元。

  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定在1500人至1800人之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晚礼服,仪式中所用的鲜花从世界各地空运而来,以表示对知识的尊重。

1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