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国学经典 > 历史成语故事 >

盛气凌人的成语故事

时间: 耀聪2 历史成语故事

  盛气凌人,亦作“ 盛气临人 ”。谓以威严或骄横的气势压人。今多用作贬义。 宋 楼钥 《敷文阁学士宣奉大夫汪公行状》:“时户部侍郎李公 椿年 建议行经界,选公为 龙游县 覆实官,约束严峻,已量之田隐藏亩步,不以多寡率至黥配,盛气临人,无敢忤者。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盛气凌人的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

  战国时代,公元前266年,赵国惠文王刚死,孝成王继位。赵太后(惠文王妻)掌握政权。西面的秦国利用这个机会,发兵攻打赵国,并占领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太后派了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国君臣商量了一下,提出要让惠文王的小儿子长安君来到齐都临淄做人质,然后才肯出兵相救。

  使臣回到邯郸,向赵太后讲了齐国提出的条件。赵太后听了连连摇头:长安君是自己心爱的小儿子,怎能放心让他去做人质。秦国看到齐国不出兵,继续进攻赵国,形势相当危急。赵国大臣十分忧急。他们纷强谏,劝赵太后让长安君去齐国,争取齐国早日来援。赵太后严厉地扫了大臣们一眼,说言明在先,如果再有人主张派长安君去当人质,老妇必将用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沉默了一会儿,左师(官名)触警慑慢慢地走上阶来,表示有话要面陈太后。赵太后心想:这又是来劝谏的。她感到厌烦,便“气而骨之”,就是满脸含着怒意,显出气势逼人的神态,等着他来。触慑先从自己的健康不佳谈起,。他见赵太后的气色转为和悦,谈到自己非常疼爱才转入正题说:“太后爱护长安君,封给好地方,而不让他为国立功。一旦太后有个好歹,赏给贵重器物,而不让他长安君如何在赵国立足?”赵太后终于接受了触慑的劝谏,让长安君到临淄,留在齐国做人质。不久,秦国听说齐国已出兵,便自动退兵了。“盛气凌人”这句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引申出来的。

  相关人物

  赵孝成王(?-前245),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东周战国时期赵国君主。汉族,嬴姓,赵氏,名丹。惠文王子。前266年即位。公元前245年去世,去世后太子悼襄王即位,派乐乘接替廉颇。

  长安君,嬴姓,赵氏,名不详。(注:由于古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所以长安君叫赵X。但不能说他姓赵或姓赵氏)其名不详,约生于前280年左右。赵惠文王子,赵孝成王之弟。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赵威后处理。秦国趁 赵国大丧之际,大举攻赵,赵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以长安君为质。赵威后纳 触龙之谏,遣人送长安君入齐,齐军方出,秦军乃退。后赵悼襄王封秦国逃弟长安君于饶(今河北省饶阳一带),非赵国长安君。

  触龙,战国时赵国大臣。官左师。赵孝成王新立,太后掌权,秦急攻赵。赵求救于齐。齐欲以太后所爱少子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他以“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劝之,指出“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为长安君之计短,非爱之也。太后为其所动。即遣长安君到齐为质,齐救兵乃出。今本《战国策》误将“龙”“言”合为一字,称为“触詟”。

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