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国学经典 > 历史成语故事 >

三致千金的成语故事

时间: 志艺2 历史成语故事

  《史记·货殖列传》:"﹝ 范蠡 ﹞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言 范蠡 经商,一再家累巨万。后用为发财致富之典实。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致千金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三致千金的成语故事

  范蠡,字少伯,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出生在大约公元前536年,距现在约2500多年,出生地在宛(现在河南南阳一带)。大约于公元前448年去世,“无疾而终”,是“老死”的。他被大家尊敬地奉为中国商人圣祖。

  范蠡出身贫寒,但从小就聪敏、机智。他年青的时候,学**勤奋,上知天文,下懂地理;胸有大志,能文能武,无所不精;真是个杰出的人才。但是在当时,楚国贵族专权,政治混乱,当政的官吏们看不上平民的范蠡,他没有发挥才能的机会。公元前498年前后,在范蠡三十八岁左右时,他听到越国最需要人才,就离开了楚国到越国。

  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在现在浙江嘉兴一带打了大仗,历史上叫“槜(读音:最)李”之战。吴国被越国打败,吴王阖闾在战斗中死了,两国就此结下了大仇。公元前494年,阖闾的儿子吴王夫差聚集了大军,发誓报杀父之仇,与越国在夫椒(今太湖中的无锡马山一带)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五千兵卒逃入会稽山,被吴国大军团团包围。越王勾践在此穷途末路的时候,起用了范蠡。在越国生死存亡的千钧一发时刻,范蠡向越王献计献策,向吴国议和投降,保存住越国。议和后,他又向越王勾践提出越国今后生存的谋略:一是当前一定要忍辱负重,以“奴婢”的样子为吴王做事,以得到吴王的宽恕,使越国能得到保存。二是回到越国,一定要励精图治,强盛越国。三是想方设法、抓住机会打败吴国,将吴国灭亡。范蠡的谋略得到越王勾践的赞同。越王封范蠡为上大夫,照他的计谋行事。

  范蠡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着做奴婢的屈辱,辛苦地做着奴仆的劳役,麻痹了吴王夫差,竟然得到他的“宽恕”。三年后归国,他与越国的大夫文种等人,拟定兴越灭吴九个策术,策划和组织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后,恢复了元气、强悍的越国最终打败并灭了吴国。范蠡为越王勾践效力了二十余年,强盛了越国,直到将吴国灭亡,成就了越王霸业,被尊为上。

  就在越国举国欢庆的时候,范蠡却急流勇退,离开越王。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始终未再回越国。

  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改姓更名,自称“鸱(读音:吃)夷子皮",在海边耕作。一家人吃苦耐劳,努力生产和经营,合力治理产业。范蠡将在越国发展经济所积累的经验,用到了家产的治理,使家产得到很快的发展。不久,积累财产达到了几十万。齐地的老百姓听到、看到他如此贤能,一致推他做了国相。范蠡做国相的成绩很好,但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范蠡叹息着说:“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将自己的家产全部散发,送给了亲朋好友、同乡邻里,悄悄地离去,到现在山东定陶的地方住了下来。他认为定陶是当时天下的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通畅,经营生意是一定可以发财致富的。他又改姓朱,自称陶朱公(居住在定陶的姓朱的先生)。他一面亲自耕种畜牧,一面抓住时机将货物买进卖出,以获得利润。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千万。陶朱公的声誉扬名天下。

  范蠡后来年老力衰,家产由他的子孙来经营,子孙们继承了他的事业并有所发展,终致成了巨富。范蠡曾经三次搬家,名扬天下。他的离开和定居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到哪儿就在那儿成名。最后老死在陶地,民众都尊敬地奉陶朱公为财神,称他是我国儒商之鼻祖。

  我国历史学家司马迁称赞他说:“范蠡三次迁移都有荣誉和名声。大家都说,对国家他是忠心耿耿的大忠臣;他又以他的智慧保全了他的一生;他的经商之道使他成为了巨富,扬名天下。做人做到这样,真是难能可贵呀!”

  以上史实在《史记·货殖列传》、《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都有翔实的记载。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赞扬了范蠡的能干和好善。“三致千金”作为有名的成语流传于世。

  三致千金的成语解释

  三致千金sān zhì qiān jīn

  《史记·货殖列传》:“﹝ 范蠡 ﹞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言 范蠡 经商,一再家累巨万。后用为发财致富之典实。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几年三致千金富,今日重追二 谢 风。”

  
看了“三致千金的成语故事”还想看:

1.古代经典创业故事

2.关于二年级正能量故事

3.古代商业的故事

2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