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学 > 古诗文 >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诗歌赏析

时间: 志艺2 古诗文

  《宿王昌龄隐居》由常建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天。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宿王昌龄隐居·常建诗歌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宿王昌龄隐居》

  作者: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宿王昌龄隐居【注解】

  1、唯:只有。

  2、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3、余:我。

  4、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5、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6、群:与……为伍。

  7、隐处:隐居的地方。

  8、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9、滋:生长着。

  宿王昌龄隐居【韵译】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隐居之处只有孤云。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亭花影睡意正浓,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宿王昌龄隐居【讲解】

  常建和王昌龄是开元十五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他们仕途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只做过县尉,以后便辞官归隐。王昌龄虽然仕途不顺,却始终没有退隐。题目“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地,二是说当时王昌龄并不在那里。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自然景色,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居生活的高尚情趣。全诗描述平实,意味含蓄,发人联想,平易的写景中蕴含着比兴寄喻。

  山水的人文特点与诗人的关系

  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辽阔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后来至陶渊明全力写田园诗,是田园诗的第一座丰碑,南朝的谢灵运、谢眺等诗人大量写山水诗。此后,山水田园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到了盛唐时代,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了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的诗人群,人们称之为“山水田园诗派”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繁荣,社会安定,南北统一,给人们提供了怡情山水的物质条件,使人们能四处游览,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也不断提高,漫游之风在文人中间吹开。另外,隐逸之风在唐代也很盛行,唐代士人把隐居待仕当作与应举求官并行的政治道路,而隐士的生活正是与山水田园分不开的。加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使得一些文人身在官场而心存江湖,向往到山水田园中荡涤污浊,平息纷争,求得安宁。

  古代很多文人因仕途不顺官场失意或是遭受贬谪而寄情山水,或是宣泄情感或是逃避现实抑或是真心隐逸,大自然钟灵毓秀鬼斧神工的美景给了多愁善感的诗人们无尽的灵感,因而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常建就是其中之一。

  常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但是只做过盱眙县县尉这样的小官,仕途不称意长期隐逸。我没有找到此后他再次努力求取一官半职的资料,也许他也乐于往来名山大川之间,从他的诗中很少看到不能做官的牢骚,而更多得是陶醉于山水田园间的美好感受,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其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

  
看了“宿王昌龄隐居·常建诗歌赏析”还想看:

1.常建古诗词《宿王昌龄隐居》

2.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3.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4.中国沉稳的唐诗作品

5.初唐古诗词《代悲白头翁》

2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