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学科 > 高中历史 >

关于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模板(2)

时间: 翠梅2 高中历史

  解题突破:第(1)问要求回答“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即原因。根据“皇考(雍正)以来”可知,雍正时期的某一措施使得“大权从未旁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军机处的设立有关。

  第(2)问包括两小问,第一小问要求提炼材料观点,根据材料的出处及材料对君权的评述可知,作者反对君主专制。第二小问要求回答材料观点产生的原因,结合答题模板,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进行概括。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进行概括;第二小问的“根源”结合答题模板,从当时的社会层面进行分析。

  第(4)问,可将问题转化为“孙中山先生坚持革命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就很容易回答了。答案:(1)理由:雍正皇帝设置了军机处,从此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2)观点:君主制度导致社会动乱、矛盾激化(或反对君主专制) 。

  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思想上,儒学的新发展(或理学、心学走向极端)。

  (3)现象:维新变法中改革派压制不同政见。

  根源:专制主义根深蒂固,国人对言论自由缺乏深入认识。

  (4)原因:推翻专制,实现民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能力提升】

  根本原因、根源是指在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对事件有较大影响的原因,一般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思想基础等方面分析。如调研1第(3)问中的根源,就是从上层建筑的角度来分析的:在长期的专制统治下,人们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专制思想,还没有产生言论自由的思想观念。原因有时也可以理解为目的,如例1中的第(4)问实际上是考查孙中山坚持革命的目的。

  解题突破:

  第一步,审清设问。第(1)问注意限定条件“鸦片战争前”“清朝君臣”。第(2)问,第一小问要求回答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是如何看世界的,第二小问实际上是问哪些因素使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变化。第(3)问,注意时间限定“20世纪20年代”。第(4)问,第一小问要求回答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代背景,第二小问要求回答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是如何进一步开放并融入世界的。第(5)问是开放性设问,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第二步,提取相关的信息。第(1)问,从“天朝抚有四海”“万国来王”“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等可知,当时清朝君臣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仍是以往的朝贡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夷’到……‘西’再到……‘泰西’”回答。第二小问,套用“答题模板”。 这里的原因显然是具体的原因,而且也要明确,这种变化的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综合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西力东渐”“一系列战败之后”“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来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的出处《共产主义与中国》可知,此时的先进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第一小问结合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重大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成就回答。第二小问,主要是把握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陈述相关史实。第(5)问是开放性设问,从原因、特点和影响三个方面来陈述,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步,根据以上分析,整理答案。

  答案:(1)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往视为对清朝的效忠纳贡。(2)变化:从以中国为中心,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 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观”。

  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对西方认识的加深;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3)转变:先进中国人认识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从而转向学习俄国的革命经验。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4)时代背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任答两点即可)

  措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逐步与世界接轨; 坚持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缩小与外部世界的差距;加入 apec 和 wto,融入全球化进程;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倡导“和谐世界”理念; 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任答两点即可)

  (5)轨迹:近代方面,从以世界中心自居到向西方学习再到以俄为师;现代方面,从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到走向对外开放再到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角度1:“世界观”变化的背景和原因。“世界观”的变化是对中国和世界的客观形势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反映; “世界观”的变化是伴随着中国人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而发生的。

  角度2:“世界观”变化的特点。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简单(片面)走向成熟;由被动转向主动。

  角度3:“世界观”变化带来的影响。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 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有利于各国(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可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规律总结】:解答非选择题出现失误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没有思考,看到题目就答,没有完整的答题思路。

  解决办法:在初读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审题,看清问题的具体要求,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题,了解材料的层次结构;对应材料内容,思考材料内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2)不按题目要求做题,审题不清,随意性大。

  解决办法:认真审题。审题意——紧抓“题眼”,揣摩题意;审题型——辨别题型,确定方法;审题分——注意题分,看分作答,一般来说,分多的题目答案要点多,分少的题目答案要点少。

  (3)答题时忽略材料的作用,不能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材料。

  解决办法:注意将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充分分析和利用材料。

  (4)角度单一、重复。

  解决办法:注意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

 

 看了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模板

16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