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中国历史 > 春秋战国 >

孟尝君田文人物介绍

时间: 志艺2 春秋战国

  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孟尝君田文,欢迎大家阅读:

  孟尝君田文人物介绍

  战国“七雄”并立,兼并战争非常激烈,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迫切需要网罗人才,培植亲信,扩大自己的势力,所以当时“养士”之风盛行。孟尝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史记·孟尝君列传》),号称有食客3000,以致“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同上)。为了供养这些食客,他除了在薛地征收万户的租税外,还大放0,一次可得利息钱10万以上。由于他供养的食客人数众多,不免鱼龙混杂,其中不乏横行乡里,为所欲为者,但也确有不少有为之士,为他出谋划策,化解危难。例如其食客冯谖曾替孟尝君到薛地去收取债息,他把不能还息的债券烧掉,替孟尝君沽名钓誉。孟尝君一度失去齐国相位,他又游说秦王和齐王,使其复位。孟尝君得以遍仕齐、秦、魏诸国,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与他所豢养的“士”集团的帮助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战国时代是大动荡、大分化的时代,宗室世袭制度日趋瓦解崩溃,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结束割据,实现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是各国统治阶级共同向往的王霸之业。魏、齐、楚、赵、秦先后走上争雄的舞台,而政客们则往来于各国之间,向君主们推销自己的主张,或合纵或连横,由此展开激烈壮观的战国画卷。孟尝君就是这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之一。

  齐湣王在位时,孟尝君为齐相,他“上则得专主,下则得专国”,为了要操纵力量较弱的诸侯国,迫使强秦屈服,以达兼并土地、扩展势力的目的,他主张齐湣王采取远交近攻的合纵政策。坚持联合韩、魏,牵制楚、赵。在合纵成功后,孟尝君就向楚国发动了攻势。公元前301年垂沙之役,齐、韩、魏三国大胜,楚国向齐屈服,秦亦有所畏惧,乃和齐国修好。公元前229年,秦请孟尝君入秦为相,但入秦后遭忌被囚,他依靠食客逃出函谷关,回到齐国。

  而后,孟尝君又联合韩、魏两国,连年不断地向楚国和秦国进攻,目的在于迫使强国屈服,不干涉其对外兼并,以便攻取宋国以及淮北的土地,但都没有成功。

  公元前294年,齐国发生了贵族田甲用暴力“劫王”的事件,孟尝君受湣王疑忌,托病归老于薛,他因此对齐君怀恨在心。不久,孟尝君离薛至魏,为魏昭王相,转而“西合于秦、赵”,主张合纵攻齐,终至五国合兵,燕将乐毅破齐。齐国几乎灭亡,孟尝君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齐襄王继位,孟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他死后,“诸子争立,齐、魏共灭薛。孟尝君绝嗣无后也”。(《史记·孟尝君列传》)

  历史地看,战国时人心目中祖国的概念尚未如后世那样牢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同上)。就反映了当时人唯势利为转移的处世态度,在合纵连横的复杂形势下,东投西靠,猎取富贵功名者甚众。然而象孟尝君这样为报一己之私仇,求取利禄功名,一生中做出截然相反的事情者,也是鲜见的。在遭忌离齐后,他可以“轻忘其薛,不顾先君之丘墓”,进说秦相魏冉,“劝秦王令敝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以所得封君”。后又屡次说动五国联合攻齐,以致燕军长驱直入,毁庙掠宝,-齐国人民,自己终于也落得个身死国灭、绝嗣无后的结果。

  孟尝君田文墓址纪念

  孟尝君墓位于薛国故城(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驻地)内东北隅,狄庄村北约百米处。二墓东西排列,相距30米,原有封土,高6米,直径20米,石室结构,两墓东西排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曰:“冢结石为椁,制作严固,坚不可动,莹丽可寻。今墓已开发,如宫室,以铜铁铸壁,扣之有声,行人往还,莫不迳观,以为异见矣。”东晋《太康地纪》也有类似的记载。由此看来,墓当在东晋时就被盗掘。据1962年调查记录,田文墓前有清碑一块,上书“孟尝君之墓”,为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山阳周端立。1968年两墓被毁,碑碣无存。1991年官桥镇政府在原址重修两墓并立碑以示垂念。

  
看了“孟尝君田文”还想看:

1.孟尝君田文个人资料

2.平原君赵胜个人资料介绍

3.鸡鸣狗盗的成语故事

4.狡兔三窟的故事

20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