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典型事迹 > 烈士事迹 >

战争时期英雄事迹简短

时间: 金浪 烈士事迹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能够激励后辈更加努力,勇敢前行;你是否在寻找“战争时期英雄事迹简短”?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分享。

战争时期英雄事迹简短

战争时期英雄事迹简短精选篇1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___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战争时期英雄事迹简短精选篇2

1938年,他在亲眼目睹了日军轰炸长江沿岸的残忍暴行,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了一名军人;1941年,他加入中国远征军,后任排长,参与了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同古战役”;进入缅甸,由于英军配合不力,战势急转直下,他亲历了“野人山”(一处长达400公里的狭长河谷,山岭纵横,河流密布,当地人称为“胡康河谷”,而胡康在缅语意为“魔鬼出没的地方”)突围。他,就是94岁高龄的抗日老兵——杨岑峰。

从家里偷拿了三块大洋投笔从戎。

1937年,家住芜湖的杨岑峰还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南京大屠杀”发生后,随着日军逼近芜湖,大批的百姓都聚集在长江边,等着坐船北上逃难。杨岑峰一家也来到了长江边上,准备渡江。

但就在此时,日本飞机再次来到江面进行轰炸,被日机炸死的、掉进江里淹死的老百姓不计其数。“我现在依然还记得,当时江边的炮弹声、哭声和叫喊声,那是一个非常惨不忍睹的场面。也不知道究竟死了多少人,反正,连长江水都被血染成了红色!”

之后,杨岑峰一家人逃到了江北的一个小村子里。在村里,他认识了一位新四军的指导员,并让他逐渐产生了当兵的念头。“指导员告诉我们,现在国难当头,学生们也应当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杨岑峰说,“他让我们在村里站岗放哨,教会了我们很多抗日歌曲,鼓舞我们的士气。”

从此,受到感召的杨岑峰决定入伍当兵。当时,因担心家人不让他参军,杨岑峰就从家里悄悄地拿了三块大洋,偷偷地与同学们赶往当时皖南行署所在的——屯溪市,投笔从戎,参加抗日。在经历了层层选拔考试后,他终于如愿进入了黄埔军校。

死守同古战士们心里只有一个字“打”。

1941年,杨岑峰被分配到了中国远征军第五军96师,成为了抗日前线部队的一名战士。

当时,为了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中国组建了抗日远征军。杨岑峰参加的同古战役就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场战斗。

1942年,正值中国的抗战处于最为艰难的相持阶段,“中英协定”双方共同修建中缅公路,旨在阻止日寇在缅甸扩张,保卫云南边陲。同年,缅甸的仰光市沦陷,同古是扼守公路、铁路和水路的要塞,战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远征军的责任就是死守同古。杨岑峰所在的96师是作战主力200师的侧翼部队,担负着保护主力部队不被包围的重任。

到达同古之后,杨岑峰与战士们阵脚尚未站稳,就遭到了敌机盘旋侦查。敌机很快发现了他们,并立即投弹轰炸,很多战士当场牺牲。第二天,日军再次发动进攻,疯狂地向阵地上扫射、投弹,杨岑峰和战友们奋力还击……经过8个小时的战斗,阵地保住了,但60人编制的一个排,幸存者只有18人。

“炮弹、石头漫天飞,山上的树都被狂轰滥炸,我们死守阵地2个多小时,直到增援部队赶来。退下来的时候,我们排只剩下了18个人。”杨岑峰老人回忆当时的情景,剩下的18个人浑身都是血,就在那一起抱头痛哭。“在战场上,所有的战士心里只有一个字——打,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坚持了8天之后,同古失守。杨岑峰随着部队从野人山突围后,从缅甸北端进入云南回国。撤回昆明后,杨岑峰所在的部队配合“飞虎队”作战,最终完成了缅北的反攻。

“那是最长我们中国人志气的一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4岁高龄的杨岑峰老人直到今天,依然经常在梦中重温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收音机里说,日本人投降了!”老人非常惊诧,“不是不相信,就是觉得太突然了。”他说,那会儿他正在营房里整理飞机档案。“是真的投降了!”杨岑峰和战友开着吉普车冲出部队驻地,绕着昆明城转,战士们扯着嗓子拼命地喊“鬼子投降了!”

“大家高兴极了,我就招呼战友们就街上买鞭炮庆祝。”老人回忆说,卖鞭炮的人太多了,后来老板就干脆不收钱了,让大家拿去放鞭炮庆祝。更有甚者,很多战士就直接朝天打机关枪,像放鞭炮一样庆祝!

战争时期英雄事迹简短精选篇3

邱少云(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县(1997年后属重庆市)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鲜作战。

1952年10月,为打击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____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的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群众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战争时期英雄事迹简短精选篇4

一个驾机作战被击落跳伞的中国空军,用配枪的最后一颗子弹拒绝俘降,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敌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睛空万里。淞沪会战硝烟弥漫,激战正酣。

天上,战机穿梭往来,煞是忙乱,一朵朵弹花象盛开的的木棉,布满天空。突然,一架中国战机被密集的地面高炮击中,拖着黑烟,向西坠去。这时,一个黑点弹出了燃烧的机身,转眼,化作一朵洁白的伞花。

降落伞轻柔地飘落空中,阎海文拔出枪,警惕地四下搜索着。几分钟前,当他把成吨的炸弹准确地投向地面上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日军虹桥一带密集的高炮击中了他的座机。对此,他早有准备,本来他就是强行闯入敌火网的,当他看到地面上日军目标处升起的烟尘火海时,他觉得够本了,只是在心里有点儿为他的座机惋惜。

伞花还在飘荡着,突然,一阵逆风吹过,吹得他睁不开眼。不好,他心里一惊,这么飘下去不落到海里,也得落向敌阵地。他心里急速地考虑着,手中的左轮枪抓得更紧了。与此同时,一队队的身躯粗壮的日军从工事、掩体里,从村落、树林里也向他扑来。几天来,他们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使他们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觉。他们急着想看到中国空军是什么样,粗野的日本大兵边飞跑边喊骂着:"活捉支那飞行士"、"让这家伙偿偿皇军战刀的滋味"、"不,让他投降,让他跪着求饶。"

土色的大兵聚拢过来,把阎海文团团围在一块坟地里。他们也许急着看看中国飞行员急着求饶的样子,也许是为了立个首功,不顾官佐们的吆喝、阻止,直挺挺地向前扑来。

砰!砰!砰!

三声清脆的枪声,三个冲前的日军扑通倒在地上,两脚急蹬急蹬便僵硬了。"捉活的,不许开枪!"一个精瘦的陆军少佐冲上来,狠狠地命令道。

捉活的谈何容易,空军的绝活就是百发百中。在天上,你要是一次敲不下对手,很可能反而成了对方的枪下鬼。为了这百发百中,阎海文不知脱了几层皮,洒了多少汗;就是在地面上,他手中的那把枪也是指哪儿打哪儿,绝不会错。

几个日兵探出头来,未待前冲,阎海文"叭!叭!"两枪又射倒两个,日兵忙又趴下,双方一时僵住了。

时间在一分一妙地流淌着。一会儿,少佐身旁的一个汉奸探出头来,对卧在坟头上的阎海文喊起话来。"空军朋友,你已经被包围了,你走不掉了,再抵抗是无谓的,如果你放下枪,皇军一定会宽大,会好好的对待你......"

砰!阎海文愤怒地咬着牙,把汉奸撂倒地。

少佐再也忍不住了。他率领的部队,自踏上中国的土地,还从未挫过锐气,可眼前这么一个年轻人,却成了他无法逾越的一座山。他扬起枪,先扣动了板机,立时,一片枪弹在阎海文藏身的坟头掀起一片尘土。

"砰!砰!砰!砰!"阎海文躲在坟后举枪射击,又有几个日兵应声倒地。这时,他检查了一下枪膛,见只有两颗子弹了,他抬手又打死一个鬼子。

敌人在一步步逼近,死亡也一步步向他走来。阎海文擦了擦枪上的尘土,缓缓地站起了身。头上,天空还是那样蔚蓝,脚下,祖国的泥土那样芳香。他最后轻蔑地扫了一眼围上来的日军,高声吼道:"中国无被俘空军!"举起了枪。

"砰!"枪响了,一股殷红的鲜血,伴着英雄洒落在脚下深情的土地上......当天下午,日本兵列队脱帽,向刚树立的一座新坟,上书"支那空军勇士之墓"致敬,为敌人的勇士举行葬礼,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一个多月后,在东京新宿繁华的闹市区,"支那空军勇士阎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

阎海文,辽宁省北镇县人,殉国时年仅22岁。他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对手日本人,更为一个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可这丰碑上,又何止凝聚着一个阎海文,而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

战争时期英雄事迹简短精选篇5

江竹筠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十分用功,记忆力超群。之后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___《新民主主义论》,供难友们学习。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提高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3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