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名人事迹 > 功勋人物 >

功勋李延年的事迹

时间: 金浪 功勋人物

事迹材料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功勋李延年的事迹你了解多少?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功勋李延年的事迹简介,欢迎大家分享。

功勋李延年的事迹

李延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

李延年,1928年11月生,河北昌黎人。1945年参加革命,曾参加解放战争、湘西剿匪、___战争、边境防卫作战等大小战斗20多次,___中在伤亡严重情况下,指挥部队协同作战,毙伤敌军600多人,战争年代荣立特等功1次,三等功、小功若干次,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二级勋章、三级国旗勋章,从朝鲜战场凯旋后,又参加了多次战斗,在部队兢兢业业奉献了29年直至离休。

离休后,始终保持一名老英雄、老党员的革命本色,关心时事政治,始终保持政治立场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教育活动,把自己获得的各类证章全部捐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丹东___纪念馆和广西军区军史馆,经常为青少年讲述战斗故事、传承战斗精神,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用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作贡献。

李延年参加战争

辽沈战役最艰苦的黑山、大虎山阻击战,李延年所在的10纵负责阻击廖耀湘10万兵团的逃窜。这是沈阳至锦州的唯一通道,兵家必争!守得住光荣,守不住孬种。

李延年他们没有退缩,面对数十倍的敌人,采取梯队型防御策略,一个班一个班、一个排一个排地进行阵地守卫。原计划坚守48小时,李延年他们坚守了三天三夜。

功勋李延年的事迹观后感

《功勋》这部电视设计得非常巧妙,一共四十八集,每六集讲述一个功勋人物的故事。今天我刚刚看完第一个故事——《能文能武李延年》。

非常惭愧没有看过《功勋》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李延年是谁。这位___的英雄战士,这位被____授予“共和国勋章”的战斗英雄,或许他曾经出现在我的历史课本中,可那时的我根本就没有认真阅读过他的事迹。

直到今天,看完《功勋》我对李延年这个人物有了全面的了解,希望知道得不算太晚,同时也很庆幸我们的下一代能够通过电视的播放更好地了解这些英雄们。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我们从小在音乐书上就学过的一首歌,我们也知道这是讲述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支援朝鲜而谱写的一首歌。

唇亡齿寒,帮助朝鲜人民也就是帮助我们自己,这是我脑子中对___的印象,殊不知我们的解放军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多少。

《功勋》中李延年为了保护346。6高地的作战任务,哪怕弹尽粮绝,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口气也绝不放弃,再次将美国人拉回谈判桌前。

电视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这次346。6高地的任务非常困难,上面的要求也是希望三营的将士能坚持到明天晚上。

可是在那个装备,武器,甚至是伙食都比不上美国军队的大前提下,要求我们的将士用什么去坚持。看完我才知道,我们的将士用血肉之躯在坚持,用青春热血在坚持,用保家卫国的信念在坚持。

当李延年带领七连战士穿过封锁线来到高地时,八连九连的连长,副连长,指导员统统已经牺牲了,只剩下二排的排长带领最后的战士与敌人进行近身肉搏。

战士们早已杀红了眼,他们早已顾不上身上的伤,他们也从未想过继续活下去,只想着再杀一个敌人,再杀一个。

有时候我在想到底是怎么样的信念让一个个战士前仆后继,心甘情愿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敌人的炮火。

后来当我看到战士们面带微笑想起自己的家乡,甜蜜地回忆起自己的爱人,想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孩子,看看眼前的侵略者,转过身看看遥远的家乡,为了祖国的安定,为了父母的微笑,为了孩子的将来,那一刻无论是谁,都会抱着必死的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

所以我们的战士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死,就怕自己不能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怕自己太渺小,不能帮助大家。

七连的战士在李延年的带领下苦守346。6高地,当通讯设备损坏,反攻需要炮火助攻时,司号员背着小号,独自一人穿越敌军封锁区,将李延年的消息送回营部。

在他吹响号角的那一刻,他知道他做到了,他完成了指导员交给他的任务,这是他最后一次吹响自己的小号,也是为七连战士们能做的最后一件事。

在司号员舍命送回消息后,我军的炮火准确无误地袭击了敌人,李延年也趁此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反攻之战。

从国军部队来的罗厚财人如其名,天生爱财,一心想着升官回老家。他的所作所为很多七连的战士都看不顺眼。

尽管如此,李延年始终非常信任他,他相信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将一位老油条的士兵培养成了顶级的战斗英雄。

当然罗厚财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他进入敌人的坦克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战争可以迅速地让人成长,让人改变,只是这个代价太让我们心痛。

当李延年快要弹尽粮绝的时候,张排长提出要去炸掉敌人的火药库。当他下这个决心的时候,我相信那一刻他脑海里想的是一定要成功炸掉敌人的火药库,而不是自己该如何脱身。

在七连的士兵与敌人殊死鏖战的时候,敌军的火药库忽然爆炸声响,火光冲天。我方战士欢呼“张排长成功了,张排长成功了”。

没错,张排长的确成功了,可张排长也牺牲了。李延年看着敌军那个方向,眼含热泪,开口吟诵“风消消气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回”。

那一刻是何等的悲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大好青年,就这么随着炮火灰飞烟灭,来不及拜别父母,来不及告别爱人,来不及再看一眼自己的家乡。

他们在异国他乡挥洒着自己的热血,为家乡的人民建立了一道坚固的防御线。出征少年身,归来英雄魂。祖国人民又怎能忘记那些远在异国他乡的烈士们?

李延年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用不可能完成了346。6高地的任务。幸运的是李延年还活着,他看到了他们那些战士用鲜血守卫的家乡,如今的家乡多么富强,多么的繁荣。

可惜的是那些战士再也看不到了,___一战,多少青年战士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将这些烈士一批批接回家乡。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见将军享太平。哪怕已过去七十多年,我相信这些烈士也是希望回家看看这太平盛世。

忠魂归故里,不知你们是否还记得回家的路,不知这太平盛世是否是你们想象中的模样?

曾经你们对家人说过“待我回家”,没想到这次等待过了这么长的时间。

曾经你们对战友说过“代我回家”,没想到战友也没有等到那一天。

曾经你们对祖国说过“带我回家”,到现在终于等到这一天,祖国带你们回家了。

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生于和平的华夏,生于国富民强的华夏。如今我们在享受这太平盛世之时,更不应该忘记历史。

山河虽无恙,吾辈需努力!

“共和国勋章”人物事迹

一、袁隆平

1.人物身份:“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2.写作角度:梦想、创新、实践、求实、勤奋

3.写作素材:

(一)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正因为他的努力与付出,在中国粮食最匮乏的年代,大米的产量得到提升,切切实实地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他不仅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也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最主要的学术带头人。袁隆平一直在稻田里耕耘、拓荒,从壮年走到了老年,一路走来梦想伴随着奋斗,既有探索的艰辛,又充满奉献的快乐。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他梦想在禾下乘凉,梦想让全世界人远离饥饿,如今,"海水稻"试种成功,超级杂交稻亩产量达到1150公斤,那个令我们永远仰视、永远崇敬的田间身影,是一座永恒的丰碑,他填饱了我们的肚子,更充盈了我们的心灵。

(二)

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袁隆平精神:是由一代新中国农业科学创建的,一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三)

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实现两个梦想过程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突破,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男儿自古倾肝胆,年来社稷留青卷,最是人间一等功。

二、屠呦呦

1.人物身份:“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2.写作角度:坚持、创新、协作、情怀、拼搏

3.写作素材:

(一)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研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其成就跨越东西。"2015年I0月,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用事实证明了中国土生土长的科学家靠自己的奋斗、拼搏也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1971年,在失败了 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实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I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自问世以来,使数百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今年,在应对抗药性问题上及治疗红斑狼疮方面又有了新突破。屠呦呦带领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只为了治病救人,他们的存在就是人间的一道光,驱散了黑暗。

(二)

屠呦呦翻阅古籍,寻找方药,拜访老中医,对能获得的中药信息,逐字逐句地抄录。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课题组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

(三)

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之后,老人平静的生活也一度被打破。对场面上的事,她能躲就躲。但对科研,对自己真正热爱的青蒿素事业,屠呦呦不躲不避。屠呦呦的同事说,她不讲场面话,直来直去,对青蒿素特别执着,一说青蒿素眼睛就亮。

(四)

屠呦呦心怀苍生,兼济天下,医者仁心,但使人间无疾病,何妨架上药生尘。青蒿素的研发成功,是医者赠与病人的礼物,是中国送与世界的礼物。

三、李延年

1.人物身份:战斗英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2.经典语录:

__当初当兵我就做好了准备,命就交给了国家。

__我这一辈子就想当个好兵,能打胜仗的好兵,为党和人民保卫祖国一辈子。

3.写作角度:英雄、勇敢、无私、奉献、爱国

4.写作素材:

(一)

尽管到1945年才参加革命,但是却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 湘西剿匪、 ___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役战斗20多次。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湘西剿匪,给以新中国人民以安宁;___,立国之战,打出国威军威;对越自卫反击战,护卫家园和平、领土完整、祖国尊严。无论是建立新中国,还是保卫新中国, 他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向老兵致敬,是他们,让我们还能够用我们的青春去创造未来。

(二)

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湘西剿匪、___等战役战斗20余次,在湘西剿匪中曾与土匪“掰过手腕”,指挥连队以微小的代价取得剿匪20余人的胜利。在___战场上,一度弹尽粮绝,通信中断,他指挥仅存的40多个有生力量,靠着收集敌人遗弃的武器,最终毙伤美军600余人,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荣立特等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三)

李延年始终保持老英雄、老党员、老军人的革命本色,居功不自傲,自身要求严。

四、申纪兰

1.人物身份:连续13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__我是农民代表,我要为农民代言。

__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3.写作角度:忠诚、初心、责任、使命、奋斗

4.写作素材:

(一)

申纪兰,是一株永不褪色的青松,昂然屹立在太行山上。她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践行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宪法》,她一直坚守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

申纪兰,是一面旗帜,在历史和人生的舞台上以自己的劳动本色展现出巾帼风采。她一生不曾离开劳动,即便90岁高龄,每天还是力所能及地参加劳动。在申纪兰身上,"勿忘人民、勿忘劳动"的初心已经化为血液。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始终在为了初心、责任、使命、荣誉而艰苦奋斗。

(二)

带领西沟村妇女开展劳动竞赛,争取权益。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为争取男女平等作出巨大贡献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始终坚持为人民办实事的信念,通过建议和议案将老区脱贫振兴带入了快车道。

(三)

“现在讲艰苦奋斗,不是像我们过去那样干活扛石头。而是要有一种精神,人活着什么时候都不能缺了精神。”半个世纪过去了,申纪兰和西沟人不仅创造了与自然斗争的生产奇迹,还把“西沟精神”留给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五、于敏

1.人物身份:著名核物理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2.经典语录:

__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__发达国家能做出来的,我们也能够做出来,并且更快。

3.写作角度:爱国、创新、立志、修身、责任

4.写作素材:

(一)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为了国家需要,几番变更研究方向,隐姓埋名 30载,磨砺出"国之锋芒"。他喜爱古典文学,一言一行深深积淀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与风骨。报效祖国,不忘初心,立鸿鹄之志;个人修身,谦虚持守,行淡泊之道。独立自主,用轰动世界的"于敏方案"为中国研制氢弹,打开了一扇大门。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于敏,从意气风发到白发苍苍,一个绝密了30年的名字,一个铸核卫盾一甲子的传奇,—辈子为国家为民族保驾护航的民族脊梁!

(二)

毅然服从国家需要,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为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工作隐姓埋名28载。在多年研究中解决了许多氢弹原理突破的问题,对中国核武器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重要贡献。

(三)

在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把计算尺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四)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气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于敏。(感动中国颁奖词)

3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