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名人事迹 > 功勋人物 >

两弹一星孙家栋事迹介绍

时间: 金浪 功勋人物

被誉为中国航天“大总师”的孙家栋院士,你了解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两弹一星孙家栋事迹介绍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两弹一星孙家栋事迹介绍

两弹一星孙家栋事迹介绍精选篇1

两弹一星”元勋——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 士孙家栋

航天事业的发展与壮大,是所有航天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作为航天队伍中的 一员,会尽自己的力量把航天的事做好。——孙家栋

孙家栋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 创者之一。1958年毕业于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历任第七集 机械工业部五院(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副院长、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航 天部副部长,航空航天部副部长。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 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领导卫星研制和发射的技术管理 理工作,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 拥有相关技术的国家。

他担任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中巴资源卫星三个我国 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负责上述三个工程大系统的总体设计、技术决策 和技术协调,主持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工程均取得圆满成功。 孙家栋他担任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做出了多项重要 决策,主持解决了多项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建成了北斗导航第一代系统,实现组网 应用。目前,北斗导航第二代系统正在部署中。 他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 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他担任 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提出了工程研制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工程目标和工 程总体方案,对工程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做出了重要决策,主持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 术问题。2007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在一年工作寿命内实现了全部 工程目标与科学目标,并实现可控撞月。我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获得圆满成功,树 立了中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50多年来,孙家栋院士倾注于中国的航天事业,作为技术负责人和工程总师, 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的辉煌,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 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 出了重大贡献,现仍继续活跃在我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他为人正直,顾全大 局,并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工程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 孙家栋经常说:“1967年国家要搞人造卫星,当时也是没有搞卫星的人才,我 个人也只是具备了一点最基本的条件。所以主要靠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靠国家发 展所创造的环境,对我个人来讲主要还是靠机遇。”“我能够主持卫星总体设计工 作,得益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稳步发展。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自己提供了‘平 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了自己。” 孙家栋把自己看得很简单:反正国家需要你到哪里,就到哪里。交给任务,就 把工作做好。2007年是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的关键性一年,这一年也是孙家栋最 为繁忙的一年。为了探月工程能够按计划顺利实施,大量的事情需要协调落实,他 还肩负着中巴资源卫星和北斗卫星总设计师的重任。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城市飞往另 一个城市,有时一周内要去三四个城市,打“飞机的事”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这一 年里,年近80岁的孙家栋10次进入发射场,在发射现场指导了5次卫星发射任务, 主持、参加了近百个与航天有关的会议,空中飞人似的从北京飞了20多个地方。从 9月初嫦娥一号卫星进入发射准备状态开始,一直到11月26日卫星出土的近百天时间里,孙家栋几乎全身心地投入了探月工程的实施中。卫星发射成功后的一个月 里,孙家栋虽然人在北京,但心系“嫦娥”,天天都坐镇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 时刻关注着卫星每个动作的准确性。老伴魏素萍心疼地说:“他总是天天跑,穿皮 鞋太累,我每年光布鞋就要给他买四五双。”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 那一刻,全国的电视观众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一个被摄影师抢拍到的镜头,当航天 飞行指挥控制中心的扬声器里传出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的消息时,大家全部从座位上 站立起来,欢呼跳跃,拥抱握手,而孙家栋却走到了一个僻静的角落,他悄悄地被 过身子、掏出手绢在偷偷擦眼泪,这个镜头令许多人动容。 2010年孙家栋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问起他的获奖感言,他发自内心地说: “心情非常激动,非常荣幸。自己感觉,航天事业是千人、万人大家共同劳动的结 果,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下产生的,奖励是给予航天事业的肯定。自 己做得有限,心情不安,只有感谢各方面对我的支持和培养,向共同战斗的同志们 表示感谢。”“航大的事情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每个人手中的事情看似不大,但 集合起来就是事关成败、事关国家经济利益的大事情,不论是哪个航天人,他都会 想尽一切办法把事情办好。如果要说我自己,那我也就是那千千万万航天大军中的 一分子而已。”

两弹一星孙家栋事迹介绍精选篇2

18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后,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1951年9月,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年后,在学院大门最显眼的“状元榜”上出现了孙家栋的照片。5年后,孙家栋获得斯大林金质奖章,这在当时中国留学生中屈指可数。

1967年12月,孙家栋主持了中国“第一星”技术方案的重新论证工作,确定“第一星”是试验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

1986年,孙家栋担任了“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1987年,又主持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工程和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制“资源一号”地球资源卫星工程,而每项航天工程都由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及卫星应用五大系统构成,五大系统中的每个系统均设有总师,由于孙家栋负责上面三项航天工程,所以被人们尊称为“总总师”。

从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开始,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 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

1989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参加中美两国政府间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协议谈判。1988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所获荣誉:1980年获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10年获2009年度中国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颁发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并获奖金500万。2011年,获得“2010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两弹一星孙家栋事迹介绍精选篇3

1929年4月8日,孙家栋出生于辽宁复县。1942年,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中途因二战“失学”。1948年9月,他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专修俄文。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苏联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历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火箭总体设计部研究室主任、七机部五院院长、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主任等职。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国家航天局特别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0年1月11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孙家栋荣膺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天上午10点,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

孙家栋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我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孙家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他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确定了工程目标和工程总体方案,对工程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作出重要决策。

孙家栋现任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继续活跃在我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他为人正直,顾全大局,善于综合,敢于决策。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工程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他的业绩受到我国航天界广大科技人员的敬佩和赞誉。

王建蒙先生创作了《奔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和《星系我心--著名航天工程技术专家孙家栋》(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王建蒙是一名曾经在航天发射场担任下达卫星发射口令的发射指挥员,是一位从事航天发射及航天技术30年的航天专家,从字里行间可看出他对孙家栋的敬佩和对中国航天的热爱。

两弹一星孙家栋事迹介绍精选篇4

由钱学森推荐,1967年,38岁的孙家栋受命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卫星发射上天并成功入轨,传回人们熟悉的《东方红》乐曲。

在半个多世纪的航天生涯中,孙家栋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从担任我国第一代多个首发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支持研制7颗卫星,到多项重大航天工程大系统总设计师,领导研制20颗卫星。与孙家栋紧密相关的27颗卫星,就占我国成功发射卫星总数的1/3。

第一颗人造卫星

危急时刻签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度”,探月工程总设计师78岁

“航天发展到现在,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往往带有灾难性的后果。”孙家栋说。

1974年的失败让他刻骨铭心。这年11月5日,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由于火箭上一个极其简单的导线质量问题,导致点火飞行后的火箭随同卫星一起爆炸。

“当时我在现场,夕阳背景下的戈壁一片火海,几百人一边掉着眼泪,一边在沙地里一块块捡残骸。”孙家栋回忆说。当时他鼓励大家不能灰心、不能丧气,不能被失败吓倒。

1975年11月26日,真正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终于冲出大气层,又平安返回预定着陆点。在当时,返回式卫星被认为是世界最复杂和最尖端的技术之一,美国和苏联也是经过多次失败才成功。

航天发射非同寻常,关键危急时刻需要有权威甚至一锤定音的意见,但这又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将个人一切顾虑抛到脑后。

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在36000公里高空发热。当时如不“退烧”,整个卫星将失效。孙家栋提出建议,对卫星姿态调整5度。现场操作人员慎重起见,拿来白纸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度”的字据,请孙家栋签字,孙家栋毅然签下自己的名字。

卫星最终化险为夷,而这颗通信卫星投入使用,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探月工程

2007年,担任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工程”总设计师的孙家栋已是78岁。在提前向世界公布卫星发射的详尽时间后,我国首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不辱使命,准时发射并成功进入月球轨道,执行预定科学目标。

嫦娥工程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时代,但难度很大,光是距地球38万公里之遥的通讯测控就前所未有,往常地球卫星轨道的高度也就是几万公里。风险太大,很多人认为,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已是“两弹一星”元勋的孙家栋70多岁前的辉煌历史会受影响。“他是怀着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满腔热情来的。”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张荣桥说。

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电视捕捉到了这么一个镜头: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人们欢呼跳跃,拥抱握手。孙家栋却走到一个僻静角落,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偷偷擦眼泪。

其他贡献

“中国的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

孙家栋自我总结几十年航天生涯,“基本的一件事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有一段时间,作为科学家的孙家栋曾扮演“生意人”的角色,和美国等世界一流航天强国的专家谈判,将中国航天引入世界舞台,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竞争。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美国休斯空间公司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火箭第一次发射世界一流航天强国美国的卫星。

“在现场经历多少次发射,那次发射特别激动。不只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旁边人的心跳也能感觉到。有人告诉我,卫星发射成功,美国华侨流着泪激动地说,‘中国的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孙家栋说。

“他非常注重培养年轻人。”嫦娥一号卫星的“70后”副总指挥龙江说。通过航天工程实践,孙家栋培养了一批优秀航天科技人才。

遇到难题,孙家栋“喜欢看天”。嫦娥一号卫星奔月,要求准时发射、准确入轨、准确测控,但地球在转,月球也在转,发射窗口时间有限,这些难题让孙家栋日思夜想,时常半夜起来站在窗口琢磨。有一次,他在凉台上从后半夜一直站到天空泛白,月亮轮廓慢慢变淡。从主持嫦娥工程以后,孙家栋看月亮从此多了一份特别的意味。

即使是现在,孙家栋还担任着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每天的爱好依然是翻看大量资料,包括各国的航天资料和航天专业书籍。

两弹一星孙家栋事迹介绍精选篇5

“中国的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

孙家栋自我总结几十年航天生涯,“基本的一件事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有一段时间,作为科学家的孙家栋曾扮演“生意人”的角色,和美国等世界一流航天强国的专家谈判,将中国航天引入世界舞台,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竞争。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美国休斯空间公司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火箭第一次发射世界一流航天强国美国的卫星。

“在现场经历多少次发射,那次发射特别激动。不只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旁边人的心跳也能感觉到。有人告诉我,卫星发射成功,美国华侨流着泪激动地说,‘中国的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孙家栋说。

“他非常注重培养年轻人。”嫦娥一号卫星的“70后”副总指挥龙江说。通过航天工程实践,孙家栋培养了一批优秀航天科技人才。

遇到难题,孙家栋“喜欢看天”。嫦娥一号卫星奔月,要求准时发射、准确入轨、准确测控,但地球在转,月球也在转,发射窗口时间有限,这些难题让孙家栋日思夜想,时常半夜起来站在窗口琢磨。有一次,他在凉台上从后半夜一直站到天空泛白,月亮轮廓慢慢变淡。从主持嫦娥工程以后,孙家栋看月亮从此多了一份特别的意味。

即使是现在,孙家栋还担任着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每天的爱好依然是翻看大量资料,包括各国的航天资料和航天专业书籍。

2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