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名人事迹 > 感动中国 >

感动中国2023徐梦桃事迹

时间: 金浪 感动中国

3月4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啦,其中徐梦桃的事迹你了解多少?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感动中国2023徐梦桃事迹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2023徐梦桃事迹

感动中国2023徐梦桃事迹(精选篇1)

“为祖国拼金牌是使命也是荣誉,付出再多的汗水泪水都值得。”这是徐梦桃说过的一句话。而在此之前她已经为之奋斗了28年。28年的坚持与努力、汗水与泪水都汇集在北京冬奥会女子三周台的最高领奖台上,当国歌响起的那一刻不仅是她自己,连同我们也似乎能够感同身受。

新时代年轻人的优良品质在她身上展现得淋淋尽致,也让大家看见了中国年轻力量!但很多人又曾问到,身边或是自己又有多少个能够和她一样,在努力之后取得收获,更能得到大家的关心与喜爱。如题而诉,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坚定。年轻力量充斥着各行各业,社会各个角落里看见的不仅仅是电视银屏上光彩夺目的她,更多的是擦肩而过的快递小哥、微笑服务的客服人员或是服务基层的工作人员。可这丝毫不能影响优良品质在这些人身上的体现。无论从事任何职业、任何工种,都是在为国家、为社会、为群众而服务。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坚持,一步一脚印,一行一进步,也是发光发亮的另一种体现,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在更为年轻时,或许有过放弃、或许梦想与现实有差距、又或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现状中无法坚持,但这从未影响过年轻一代勇敢“追梦”勇气,也相信只有坚持与努力才能换来自己的热爱与初心。

在徐梦桃身上也看到了这一点,四次征战奥运,身上与心里的创伤未撼动她丝毫,也终在而立之年,梦想照进的现实。她也曾说,在她入党的那一刻,就已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也是在那一刻更加坚定了为梦想与热爱而坚持。

心中有梦想、脚下才有力量。作为新时代年轻人,不仅要在道路面前披荆斩棘,更要在困难面前乘风破浪。在认清社会大背景下的艰难,也要持续不断提升自己。始终以坚持者的身份,做好每一件小事,更要以奋斗者的姿态,在自己平凡而务实的岗位上扎扎实实。

感动中国2023徐梦桃事迹(精选篇2)

激动与兴奋,溢于言表,只能用泪水来宣泄这种难以抑制的情绪。

徐梦桃哭了——在美国选手最后一跳失误、徐梦桃锁定冠军的那一刻,她哭了;赛后站在领奖台前,她在哭;披着国旗在场上奔跑时,她依然在哭。

“真的,我太激动了。四届了,我在家门口夺冠了。为之努力了16年啊!人生有多少个16年,真是太不容易了。”徐梦桃在采访区依然抹着眼泪。

这一枚金牌,中国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队等了24年。1998年长野冬奥会,中国队由徐囡囡拿到一枚银牌。随后李妮娜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连拿两枚银牌,郭心心在温哥华冬奥会摘得铜牌。2014年索契冬奥会,徐梦桃遗憾拿到银牌。平昌冬奥会,中国选手张鑫和孔凡钰分别拿到银牌和铜牌。六届冬奥会,5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银牌,收“银”员的魔咒,在这一刻终止。

这一枚金牌,徐梦桃等了16年。出道以来,她获得了27站世界杯分站赛个人项目冠军,7枚团体项目金牌,2013年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挪威世锦赛冠军,2011—2012赛季、2012—2013赛季、2016—2017赛季、2018—2019赛季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女子总冠军,唯独没有奥运会冠军的头衔。从温哥华的黄柏山滑雪场到索契的玫瑰庄园滑雪场,再到平昌的凤凰雪上公园,三届冬奥会无缘金牌的“宿命”,在这一刻被打破。

这一枚金牌,是从失败中成长起来的金牌。温哥华冬奥会,决赛中徐梦桃在跳跃代号bLdFF的动作时出现较大失误,无缘领奖台;索契冬奥会同样的动作她在决赛中表现稍逊,屈居亚军;平昌冬奥会决赛中,她在跳跃代号bFTF的动作时出现较大失误,仅获第9名。2月14日,从资格赛开始,徐梦桃的3跳均超过了100分,3跳的难度均在4.0以上,得分与难度分冠绝全场。

“世界之大/总想要去飞/就算满身伤痕也不曾后悔/无人喝彩/依然在期待/雨后的彩虹它是那样的精彩……”现场播放的音乐,描摹着徐梦桃的圆梦之路,也是诸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的写照。

每一枚金牌,背后都是不为人知的伤痕累累。在当日的赛场上,失误的运动员或是向后倒,“砰”的一声后背和头部硬生生拍在地上;或是向前倒,趴在地上从坡道上滚落下来。她们已是世界顶尖高手,在成功路上不知经历了多少这样的失误;决赛中每人不过三四跳,在一个冬奥备战周期,她们要跳多少次,经历多少次摔倒后的爬起?我们不知道。关于徐梦桃,我们知道的是,2018年3月,她完成了双腿半月板的手术。她的职业生涯中,类似的腿部大手术已有4次。2018年8月11日,手术仅仅4个月后,徐梦桃就开始了北京冬奥会周期的备战。“我只是想展现我能做到的最好,我做到了。”徐梦桃赛后说。

徐梦桃在赛后谈及2月14日这一日期对于她的别样记忆——

2009年2月14日,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莫斯科站,19岁的徐梦桃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世界杯分站赛冠军;俄罗斯当地时间2014年2月14日,在索契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中,徐梦桃获得银牌,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枚奥运会奖牌;8年后的北京时间2月14日,徐梦桃在北京冬奥会拿到了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2月14日或许真的是她的幸运日,但我们更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感动中国2023徐梦桃事迹(精选篇3)

在江苏苏州吴江区平望镇,有一家相册工厂,招工时残疾人优先入职。这个特殊的要求始于老板陆鸿自己的经历。

陆鸿一岁时生了一场大病,从此成了脑瘫,他的小学和初中时光也因此在痛苦中度过。每次上体育课,同学们都去操场上开心地跑跳,只有他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同学都模仿我走路,每次体育课老师都不让我上,真难受,我想钻到桌子底下。”

初中毕业,陆鸿去找工作,单位负责人拒绝了他,“厂里那个人跟我妈妈说,你看看你儿子这副样子,他能干什么。”那时正值酷夏,陆鸿却感到浑身冰冷。他埋怨天、埋怨地,甚至埋怨妈妈,为什么要生下他。

万般无奈之下,陆鸿只能去叔叔的厂里学敲白铁皮。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学会了骑自行车上下班,每天往返50公里。在路上,他不知摔过多少次跤。由于手不灵活,手指经常被敲出血,陆鸿也咬牙坚持着。渐渐地,陆鸿的手艺越来越好。

由于父亲病重,花光了家里的积蓄,陆鸿的收入不能给家里带来太大的帮助。父亲离世后,陆鸿决定撑起这个家,开始创业,“我不愿当家里的累赘”。

陆鸿的创业从摆地摊开始,他修过自行车,开过报亭、电话亭和碟片店,收入却依然微薄,直到他开照相馆。

刚开始,顾客看见是一个脑瘫患者给他们拍照,十个人里有九个都会转身离开。为了留住顾客,陆鸿承诺不满意就免费,并苦练了一手修图的绝活。凭借着技术与认真,陆鸿打动了顾客,照相馆的生意越来越好。

不少顾客问陆鸿,“你有照片,怎么没有相册?”这启发了陆鸿,他决定开始制作相册。

遗憾的是,这次创业并不顺利。陆鸿投入的几十万元打了水漂。但他没有气馁,这次经历让他懂得了怎么去面对对手、面对困难。

2017年,在苏州市吴江区残联帮助下,陆鸿开了一家相册工厂,并吸纳残疾人就业。短短几年时间,他的相册厂从家庭作坊,发展成为正式企业。

后来,陆鸿的工厂里有40多名员工,其中30多名是残疾人。“残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我希望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岗位,让他们把自己的光给发亮。”陆鸿想证明,残疾人不是不行。

疫情期间,陆鸿的工厂一度停工,独守空厂的他坚持给工人们发工资。

随后,陆鸿购置了近500万元的机器设备,在员工们不能来上班、人手紧张的情况下,这些机器保证了工厂的正常生产。陆鸿还带领员工做自媒体、开网店。

在陆鸿的带领下,工厂2021年的营业额约1000万元,2022年营业额近1400万元,比疫情前翻了整整一倍。如今,陆鸿的工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未来,陆鸿希望能继续努力,“从被帮助转换成帮助,为社会作贡献。”

感动中国2023徐梦桃事迹(精选篇4)

28年运动生涯,徐梦桃第一次夺得冬奥会冠军,也是中国在该项目上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为了这个第一,四次出征,泪洒冬奥。儿时狂言成为追梦之旅,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坚定。

1994年,四岁的徐梦桃开始学习体操,12岁时转学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短短几年,她的成绩突飞猛进,先后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全国冠军赛冠军、首个世界新人奖杯、中国第一个世青赛冠军。

19岁的徐梦桃首次出战冬奥会,决赛最后一跳,她选择了难度最高的动作,虽然失误了,却让所有人对她未来可期。这一刻的泪水,更多的是不甘心。

滑行、加速、起跳、空中转体,整个运动过程不超过10秒钟。每一个完美动作的背后,都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女子三周台运动员来说,每一跳都充满挑战。

此时的徐梦桃已经蝉联了两个赛季世界杯总冠军,同时拥有世界第一的难度动作,总积分排名世界第一。

索契冬奥会,徐梦桃为夺金而来。因为落地时出现一个小失误,徐梦桃与梦想失之交臂,摘得银牌,泪水遮不住决心再次冲金的坚定眼神。

平昌冬奥会失利后,徐梦桃做了两条腿的半月板手术,至今膝盖里还有两个钢钉。

时间来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年过30的徐梦桃第四次站上冬奥会女子决赛的出发台,在她之前出发的国外选手刚刚刷新了场上最高分——令人窒息的压力再度袭来。

无悔追梦,放手一搏!徐梦桃果断选择将最后一跳难度拉满。那一天,又是大风、低温,但她最终完美落地,不负期望,为中国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实现了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夺冠后,徐梦桃身披国旗、泪流满面,在风雪中豪迈呐喊。这是激动人心的泪,是实现梦想的泪,一路拼搏,永不放弃,徐梦桃终于站上了冬奥会的最高领奖台,创造了历史。

感动中国2023徐梦桃事迹(精选篇5)

3月22日,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飘起雪花,灰蒙蒙的天,一如村民们悲伤的心情。

大伙儿不能相信,他们挚爱的邓小岚老师就这么突然地走了!

3月19日下午,马兰小乐队创建人邓小岚,在村里筹备马兰音乐节时,突发脑血栓,抢救无效,于21日深夜在北京去世,生命定格在79岁。

在铁贯山脚下的月亮舞台,马兰村党支部书记孙志胜看着眼前一切,恍如隔世。邓老师和孩子们在台上欢快唱歌的一幕幕,在脑子里不停闪现。他掩面而泣:“邓老师把所有牵挂和关爱留给了马兰,她永远是我们最亲的亲人!”

邓小岚是原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之女,战火纷飞的年代,邓小岚被寄养在马兰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整整3年。对她来说,马兰村是她的第二故乡,在生前最后18年里,她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这个小山村,去年刚刚建成的月亮舞台是最好的见证。

早在2003年清明节,马兰小学20多名小学生参加烈士扫墓活动。活动结束后,邓小岚想跟孩子们一起唱支歌。然而,只有一两个孩子会唱歌,还都跑调……

“没有音乐的童年是苍白的,我想让他们的童年变成彩色的。”退休后,邓小岚扎根马兰,建起“音乐教室”、组建“马兰小乐队”。从此,一双双小手弹奏着乐器,让世界名曲回荡在大山深处。

为了让孩子们能有表演机会,邓小岚在铁贯山下、胭脂河畔建起月亮舞台。就在月亮舞台接近竣工的时候,马兰的歌声,从山林间的小小舞台,传向更远的地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

今年2月,以“马兰小乐队”为前身,44名阜平山里娃组成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两度登台,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唱响《奥林匹克颂词》,用质朴的歌声感动了世界。

“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成员、8岁的张艳琪听到邓老师去世的消息后泣不成声。她说:“跟邓老师学唱歌的日子特别开心,能当邓老师的学生我感到很自豪,我会永远记着邓老师。”

合唱团的学生家长自发在网上进行追思和吊唁,用自己的方式怀念邓老师。

张艳琪的父亲张秀广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以后的路上,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位骑着电车,为孩子们成长跑上跑下的老人了,我们要感谢她老人家付出的一切,邓老师一路走好。”

3月22日,马兰村村民席金海从手机上看到了邓小岚去世的消息。“这心里可难受哩。我的三个姑娘都跟着邓老师学过音乐,山里孩子不一定成为音乐家,但音乐能让孩子们开眼。”

席金海的小女儿席庆茹是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成员之一,一直跟着邓小岚学习音乐。从电子琴到小提琴,给份乐谱,席庆茹都能拉一段。“后来我发现,孩子要是爱好这个东西,就不会影响学习。”席金海说,更重要的是,他发现有了音乐做伴儿,小孩子似乎更快乐。

这些年,邓小岚的付出与坚持,马兰村每一个人都看在眼里。

18年来,她每个月两次来马兰,风雨无阻,来回奔波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五周。

慢慢地,音乐的种子在小山村里生根发芽,马兰村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女孩用白粉笔在课桌上画出钢琴键,比着指头练习;山村的小路上,男孩子背着吉他结伴而行……

最动人的是,大人们在地里劳作,孩子们在一旁练琴。一个弯着腰,一个低着头;一个在播种,另一个也在“播种”。

2013年发起“马兰儿童音乐节”,2015年为山里娃打造三层“音乐城堡”,邓小岚为马兰村辅导过的200多名学生,很多已经上高中、读大学,其中有10余人在大学里读艺术专业或毕业后从事艺术教育。

马兰小学校长陈业田回忆说:“邓老师来一次住十天半个月,每天下午到学校上课。小学下午都是社团课,喜欢音乐的孩子就去找她学,周六日去她的住处学。”

陈业田说,学校下午的社团课无非就是学校大合唱,自备的乐器也大多是小鼓、锣,“但邓老师带来的不一样,是长笛、竖笛、手风琴、小提琴、吉他等乐器。邓老师每次都说,一个孩子的童年哪能没有音乐”。

“音乐让孩子们体会到美好,他们变得更乐观、更自信了。”阜平县城南庄夏庄学区中心校校长刘凯是“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带队老师,他经常和邓小岚一起带孩子们排练。说起邓老师,他几度哽咽:“过年邓老师还和我们一起包饺子呢,总觉得这事儿不是真的。”

这两天,刘凯不时拿出手机,翻看照片,里面记录着他和孩子们与邓小岚老师一起生活、一起排练的点点滴滴。他感伤地说:“邓老师为马兰村付出了太多,邓老师走了,但‘马兰花’不会凋谢,我们要把邓老师的爱延续下去。”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美丽的马兰,别忘记唱一首心中的歌谣,让孩子们知道,爱在人间……”

邓老师走了,歌声却永远留在了村里,留在了人们心中。

3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