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典型事迹 > 扶贫事迹 >

扶贫专干的个人事迹材料

时间: 金浪 扶贫事迹

事迹材料是为了表扬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你是否在寻找“扶贫专干的个人事迹材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分享。

扶贫专干的个人事迹材料

扶贫专干的个人事迹材料【篇1】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吴西选利用一切时间并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入户走访群众、了解民情、摸村情;针对村中的真实问题想办法、找对策、制定全村发展规划;从一点一滴做起,提高治理水平,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团结班子、提高战斗力、服务群众,事事为村民着想,希望真正能为贫困群众解决问题,带领村民摆脱贫困,使皇都村摆脱贫困村,这些所做所为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具体事迹如下:

一、入户调查,仔细排查,精准确定贫困户

自上任以来,坚持通过随机的入户调查,结合镇政府及村干部的情况反馈,根据市政府对贫困户的确定标准精准确定贫困户。只有自己入户与群众深入交谈,才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让真正的贫困户得到精准帮扶。

二、一点一滴的无私奉献,深得群众感动

贫困户中的老党员肖金柱老大伯,其儿子离异多年,孙子患精神疾病,吴西选经常帮老人干农话、打扫卫生,并与其谈心,希望通过一些国家政策帮老大伯一家逐步解决实际困难。

为包联户张红心找贷款,为其女儿找工作,并帮其干农话、打扫卫生等。

韩选民因其妻子、儿子有残疾,吴西选为其找贷款,帮其发展大棚冬枣产业,并针对其儿孑的厨艺优势帮助其开饭店。

在暴雨高温来临时首先想到贫困户,以皇都为家,为村上争取773米生产路硬化,2干多米巷道下水施设建设。

由干村上办公经理费困难,自费为村上买笔、纸打印机等办公用品。

端午节为贫困户送问候!陈自明老人有残疾,儿子在外打工自己和老伴管8岁小孙,吴西选义务为其看接孩孑、复习公课,干农活。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吴西选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为每户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用八个一批对应找措施,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冬枣产业为主,外出打工就业为辅的脱贫致富的路子。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自尊心很强,特别是一些贫困户,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感受不多其他人的温暖,心理比较敏感,在帮助他们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方法方式。吴西选经常通过谈心的方式走进他们,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帮助来获得他们的信任,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对党要帮他们脱贫的信念产生信任,至此不但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优秀党员形象,更是让贫困户重拾生活信心,早日脱贫。

扶贫专干的个人事迹材料【篇2】

一、结合实际,深挖当地发展优势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当地群众,某某虽然家境贫困,但他总是舍不得离开这片养育他的土地,总是想着如何在家乡的这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乡亲父老的命运,让家乡脱胎换骨。终于,某某看准了流经乡土的西洋江——一条生生不息的生态宝藏,由于该流域海拔低、气温高、河水深、水流平缓、河面宽阔,特别适合罗非鱼的生长,再做到科学开发、科学管理、科学利用,必定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可观的收益。于是,某某当机立断,随即向阿用乡党委、政府了解了相关养鱼扶持政策,学习养鱼技术。在阿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某某与同村某某某户群众商议后,于20某某年7月28日成立了阿用乡那根罗非鱼养殖合作社,某某任法人代表。于是,某某正式开启了带领群众艰苦拼搏、创业致富的新征程。

二、真抓实干,打铁还靠自身硬养鱼合作社正式成立后,某某不敢有丝毫马虎,鱼苗、鱼食、网箱的采购,日常管理,寻找销售渠道等无不亲力亲为,将个项事务做实做细。为了管理不出任何差错,他总是不分阴晴、不分昼夜地转战在养殖点上,从不与群众计较自己做得多,别人做得少。他总是说:多干就意味着多得,技术进步快一步,就意味着事业的成功可能性提高一分。只有自己拥有一身真功夫,才能让自己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三、联合发展,提高产业影响力某某在事业发展中,并不会只为自己考虑,他总是把自己掌握的本领向合作群众倾囊相授,不断提高合作社的整体战斗力,然后让大家形成合力,使合作社的产品实现物美价廉,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和巩固合作社销售渠道,让合作社快速发展壮大。短短两年内,某某创办的罗非鱼养殖合

作社就从开始的126箱发展到405箱,总产值从某某.某万元增加到某某.某万元,实现净利润顺利带领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某某在生活上勤俭节约、与人为善、团结邻里、乐于助人;在事业上,他总是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细致耐心、勇于拼搏;在思想上,他做到“饮水不忘挖井人”,总是不忘感谢政府,铭记党恩。某某,无愧为千万脱贫户之楷模。

最近,贫困户某某家的猪圈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看着健康茁壮的猪仔他喜不自胜:“我的养猪已收入近万元了,今年过后基本就能收回投资,现在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新时期脱贫的好待遇”。

某某,男,现年38岁,家住木央镇下木树村委会新寨村小组,家庭人口6人,有劳动力2人,其妻子忙带领孩子,生活的重担全压在某某一个人身上,因缺乏相应的致富技术,又忙于照顾家里,某某只能在家附近做些小伙计赚取生活费用,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干。20某某年因缺技术致贫被识别纳入精准贫困户,被评为贫困户后,他没有因其感到光荣。时常跟家人念叨:“人穷不要紧不可怕,就怕没志气没骨气”。为了给孩子们树立做人的榜样,他浑身上下没有一分抱怨、没有一丝愁容,整天乐呵呵的,哪怕再苦再难,他从不向政府张嘴伸手,他觉得自己堂堂七尺男儿,有手有脚能干活,还有比他家更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20某某年,某某凭着毅力和勤劳,学习了养猪技术,在家自建了猪圈,发展了养猪产业,20某某年就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抢抓帮扶机遇发展养殖助增收因为子女尚小,不能外出打工,同时因缺乏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某某在家养殖一些猪、羊、鸡,只能小规模养殖,仅能支撑日常的生活开支,家里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苦于没有太

多的本钱投入,加上饲料喂养成本较高,辛苦赚的钱还不够家里三个子女的学费钱。某某的状况受到了挂钩帮扶责任人的重视,在询问其发展意向,了解他能吃苦、勤奋上进,为了帮助某某发展养殖业,尽快脱贫致富,针对某某的家庭实际情况,帮扶责任人为他家量身制定了一系列种养殖帮扶计划。

州民政局挂钩帮扶下木树来,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村民发展小猪、黄牛养殖产业,按照小猪每头每年奖励某某元、牛每头每年奖励1某某元的标准,鼓励挂钩帮扶点贫困群众发展壮大养猪、养牛产业,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产业发展“以奖代补”办法出台后,挂钩帮扶责任人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知某某,他在得知有此政策后,发展养殖的信心更足了。20某某年初,他就向亲戚朋友借了3万元多元钱,新建了养殖规模50头以上的猪圈,并购买了24头猪仔养殖,一年下来,养殖总收入达到了2万余元,同时获得州民政局每头猪某某元的补助,共计9某某元,20某某年底,某某就从一个最初连孩子学费都发愁的贫困户,收入一下子达到了上万元,并于20某某年底顺利摘除了贫困帽子。

自力更生持续增收有奔头贫困帽子摘除了,但是某某发家致富的念头却没有摘除,在尝到养猪产业带来的甜头后,2022年,某某扩大养殖规模,先后购买了大大小小不等43头猪来养殖,现在去到某某家,远远就能听到猪圈里猪仔吃食的声音......如何才能提升这个家庭的“造血”功能?2022年,州民政局又投入了6万元扶持下木树村发展种植辣椒产业,通过“村党组织+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建立辣椒种植基地,从贫困户中择优选了6名建档立卡户参与管理,某某就是其中的一户,在辣椒基地参与管理,每月有2某某元的工资收入,同时,辣椒收成后,还能分到某某%的效益分红资金。现在,某某已在辣椒基地务工近四个月了,拿到管理工资6000多元,眼看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家里的情况正在得到

逐步改善,三个娃娃正在学校上着学,日子越过越舒坦了。同时,通过申请危房加固改造资金,某某家原本的旧房子通过加固改造后,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现在的某某,再也不是整天一副一筹莫展的样子,脸上经常挂着笑容。他说,他再也不觉得自己是贫困户了,他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致富,家庭收入从原来的一年几千块,变成了现在的万元收入,还没加上辣椒产业的收成分红,再也不担心自己再戴上贫困户的帽子了。

某某今天这样好生活,离不开夫妻俩起早贪黑,两个人辛勤劳作,加上帮扶责任人的关心支持,他们养猪产业为他们带来了一笔收入,加上辣椒基地的务工收入、辣椒收成效益的分红。现在他们腰杆子挺起来了,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某某说:现在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感谢新时期扶贫的好待遇,感谢帮扶责任人。我并不觉得贫困户是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政策这么好,总不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某某还表示,现在他信心很足,将来他会不断扩大自己的养猪产业,并把辣椒基地管理好,未来还打算利用自家的几块地也参与到辣椒种植产业上来,在扩大养殖业同时也进行种植业的发展,两头抓,自力更生。

扶贫专干的个人事迹材料【篇3】

作为一名先进的扶贫工作人员,要加大精准扶贫工作的宣扬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扬形式,广泛宣扬中心、省、市委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着力在全县营造推动精准扶贫的深厚氛围。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扶贫先进个人主要事迹12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扶贫先进个人主要事迹篇1

自办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以来,该同志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在他的带领下,牵手致富工程和扶贫工作队驻点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效地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有力地改善了村集体经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白马镇三里店村主动寻求合作发展之路,发展优质苹果成为全村主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立足合作社+产业+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为贫困农夫供应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夫增产增收,为全村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深化调查探讨,摸清帮扶对象基本状况

为了精确把握目前农村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他常常轻车简出,深化结对帮扶村白马镇三里店村调查探讨,进行了仔细、细致的调研摸底。通过深化调查探讨,驾驭了

三、抓住政策机遇,实现合作共赢

为最大限度增加贫的困农夫收入,实现产业增收脱贫目标,合作社一方面与县果业局、等农业机构联系,立足本地资源,广泛采纳本地品种,优化种植栽培技术,以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加大宣扬力度,开展好系列服务,严格履行合同,争取广阔农夫信任,最大限度的为民谋利。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整户加入和实行技术指导等形式享受了合作社的实惠,全村农夫增收明显,为2019年全村脱贫打下了坚实的生产发展基础。

四、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

在扶贫工作中,某某同志同志深刻相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更重要的是扶志扶智。一是解放思想强脑子。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针对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守土安贫和悲观悲观等思想观念,他带领系统职工深化开展了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活动,与群众面对面地谈心,分析贫困缘由,找寻致富门路,宣讲新观念、新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二是开拓视野找路子。在提高农夫科技素养方面,他邀请了县种养植专家对村民进行了科技培训,提高了村民的致富水平。三是培育典型放样子。他在村内树立了致富典型,充分发挥大户示范带头作用,推广他们的致富阅历,组

织贫困农夫进行学习培训,请果园大户、养殖大户、外出务工人员,介绍致富阅历和创业历程,使贫困户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独立意识和脱贫信念,激活了他们的内在动力。

五、发挥合作职能,真心助民脱贫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从2017年起,合作社成立这初就主动与全村贫困户开展苹果种植扶贫模式探究。合作社实行____的方式,合作社再依据果园状况优化种植结构,调整种植规划,解决技术难题,谋划销售渠道。通过不断摸索三里店村先入社的村贫困劳动力年均收入达到了4000元元。合作社在推动本村贫困人口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夫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主动的作用。目前,经过近两年多的发展,共带动全村贫困人品130余人,涉及贫困户40余户,入社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稳步提升,人居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全社在____主任的带领下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充溢信念。下一步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接着汲取贫困人员,做大做强优质苹果,逐步辐射周边村落,争取全村早日实现脱贫幻想。

扶贫专干的个人事迹材料【篇4】

在积石山县,很多人知道__这个名字。1969年2月,__出生在柳沟乡上坪村下坪社一户贫困户家中,高中毕业后,去新疆挖金,到青海挖虫草,但都没有挣上钱。

1996年,__在省建四公司学到了从事工程建筑的本事,1999年,他从省建四公司辞职返乡,一步步发展,注册5000万元成立了甘肃伟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自己越富有,越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总想为家乡做点事……”__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尽自己所能奉献爱心,传递社会正能量。20__年6月,他筹资100万元,向积石山县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无偿注资。20__年9月,当__得知该县五名大学生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大学时,主动对他们进行帮扶,使他们圆了大学梦;20__年12月,为了积极响应县扶贫济困“光彩事业”的号召,他主动捐款100万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__常对家人和企业管理人员说。如何做到呢?他常常思索着,20__年底,当他被推选为上坪村村党支部书记时,更加坚定了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在__担任村支书后,就全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只要是村里乡亲们迫切需要,他都慷慨解囊、倾力相助,为村里办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同时,他还团结带领本村群众栽植花椒树、修建调蓄水池、办养殖场、搞易地搬迁、劳务输转,有效改善了全村道路、饮水、住房、教育等基础设施条件,并在富民产业培育方面探索出了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由于__为上坪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付出了心血和努力,他还被选为县人大代表。

“看到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__说。

近年来州委办公室以“联村联户联民心、为民富民解民忧”为宗旨,按照“村美民富、田园风光、秀美庭院”要求,在双联帮扶点――临夏县新集镇寺湾村,通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村级特色富民产业,抓好精神文明创新活动,努力帮助群众打造和谐自然美丽的新寺湾。

扶贫专干的个人事迹材料【篇5】

__,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19__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本科文化程度,2006年4月参加工作,现任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党委副书记。自农场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该同志立足岗位,主动作为,坚持每周至少3天走访贫困户,严格按照农场"三个一"的要求并制定脱贫措施,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扶真困,帮助贫困户脱贫。

第五管理区区直辖4个居民委,1143户,2771人,是友谊县三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20__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户,40人,20__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帮扶后,现有贫困人口4户,8人,脱贫16户32人。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王立彬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第五管理区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居委会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社区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出的20户贫困户名单在管理区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农场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落实项目资金40余万元;新修区直道路3公里,维修区直主道2公里,新修公共厕所3座,为行动不便的贫困户修建小型厕所7座、室内厕所3所。得到了管理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同志带领社区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农场领导,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__年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使管理区群众在获得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联合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管理区养鸡、养鹅、养羊户逐渐增多,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殖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王立彬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

对那些见人"不抬头、不说话"自卑的贫困户。王立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这些人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他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这些"精神贫困"的贫困户家中,同他们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解决现实困难,帮助寻找致富门路,联系外出务工。通过精神扶贫,那些自卑的贫困户现在见人也热情了,一些生活问题得到了解决,找到致富门路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一些贫困户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书记与管理区"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管理区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

3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