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名人事迹 > 榜样人物 >

医德医风榜样人物事迹

时间: 金浪 榜样人物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那么你知道哪些医德医风榜样人物事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医德医风榜样人物事迹(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德医风榜样人物事迹

医德医风榜样人物事迹篇1

有一种追求,看似平凡无奇,它却成就着不凡的业绩;有一种追求,看似朴实无华,它却辉煌着一个人的一生,那就是:热爱中医,甘于奉献。作为一名40岁左右中医门诊医生,他看上去还那么年轻,但是他的中药却是远近闻名,他就是中医院医生周道春。

说到中医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人们印象中中医中药在养生保健方面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治病救人方面似乎西医要来得快些。但是前不久因为一些事,让人着实领教到中医中药的神奇,也让笔者真正近距离认识了周医生。一位朋友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因为颈椎病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她原本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长期吃激素类药物,西药这方面是不能考虑了,很多理疗项目也不能做,除了针灸。无奈神经压迫症状太严重了,而且朋友也不能耐受针炙,治疗效果自然不明显,症状越发严重。她让笔者带她找周道春医生看看,据说这位医生素有“周半仙”之称。笔者以前只是听说,从没接触过周医生,碍于朋友请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周医生。虽然中药没有副作用适合养生保健,但是在治病除痛方面笔者还是侧重于西医。看了检查单,周医生详细四诊之后开了五副中药,笔者看了下也就几味中药,也没开西药。他只是将中药煎服法详细告知患者,先吃吃看吧,不行再想其它办法吧!这是周医生的原话。老实说,当时也就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所谓病急乱投医,笔者只是希望能帮朋友做些事,至于效果自然要看吃药后才能确定。在陪朋友就诊全过程里,至始至终周医生都是面带微笑心平气和,这样的医生有时本身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朋友回家就开始煎中药喝,第一天没有什么变化,到第三天早晨打电话给笔者,电话那头她兴奋告诉笔者,感觉疼痛好些了,上肢能抬高而且好像也没有之前那样僵硬了。笔者听了之后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就几味中药,有那么神奇嘛?朋友吃了五副中药之后,迫不及待的让笔者带她再去找周医生,去时病人很多,就陪朋友在一边等,一边看他给病人看病。周医生看病那才叫四平八稳,无论病人如何多,始终坚持认真耐心,有时候遇到老人家,看上去状态不好的,都是亲自搀扶病人就座。后来听朋友说她又去复诊几次,最后一次去时,周医生说不用吃药了,只要按照他教的方法坚持颈部活动就可以了。至今朋友颈椎病没再复发过。

也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次笔者先生同事到他办公室玩,谈及脸上患有激素性皮炎痛苦不堪,西药是不敢吃也不能涂,但是脸部痒痛症状却很明显。曾经如花似玉容颜现在变得红一块白一块的,到了夏季更是痛苦不堪。之前看了不少地方始终不见效果,先生就建议她试试吃中药调理,反正中药也没多少副作用,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如果说上次笔者是半信半疑,这次找周医生则有点想挑战的意思。周医生在详细四诊之后还是只开五副中药,依然谦逊地说回家吃吃看吧,如果感觉皮肤不痛不痒症状好些就再来。几天过去没有接到电话复诊,想必这中药也没有那么神奇,也就没再多问。没想到后来笔者先生告诉她说同事吃了中药效果很好,脸部感觉舒服多了,因为不好意思麻烦笔者,她自己找周医生又开了中药,还一直在吃呢。为了美她打算坚持吃一段时间中药,最重要的是她从周医生那里懂得一个道理,像她这样的皮肤毛病更多的需要内调而非外治。这以后遇到难缠的问题都喜欢让病人找周医生,他都是只开五剂中药先吃吃看,这句话已成了他谦虚待人的口头禅。

作为一名医生,他总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理解病人的困难,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尽力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能用中药解决的尽量不开西药,能不用检查的就不检查。在病人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病人之间口口相传,慕名前来的病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他每天都不能按时下班,有时候病人实在太多了,就让家人将饭送到单位,简单吃点再接着看病人。因为有很多病人很多来自农村,难得上来看病,不忍心让病人等太久。即使节假日休息,只要有病人打电话,他就到医院来上班。他经常说的一句话:“生病也不能分节假日,人家也是没办法。”朴实的话语里透露出周医生满满的责任心和爱心。

医德医风榜样人物事迹篇2

__,女,1972年11月出生,1996年3月参加工作,全科副主任医师,201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几年来,她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帮忙下,处处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她坚持认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圆满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

2020年初,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来势汹汹,席卷全国,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式,全国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放弃假期,坚守岗位,守护百姓的平安。__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48岁的她患有糖尿病多年,从新冠疫情开始至今,她始终坚守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作为医务科主任的她,勇挑大梁,每日不仅要做好日常看诊工作,同时还肩负着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住院部的管理及病人治疗等工作,白天正常看诊、巡视病房、做好当日对发热病人的研判、紧急状况处理等工作,晚上还要给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常常工作到凌晨5、6点,才能暂时休息几个小时,尽管她家离医院仅有几百米的距离,但自从她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工作的第一天起,她再没见过因脑梗塞瘫痪在床的九十高龄的父亲,患有糖尿病的母亲,以及从外地放寒假回家每年只能见1、2次的女儿。但她毫无怨言,没有因为家中的困难而耽误过一天的工作。她始终坚守着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发挥着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将所有关怀都给了患者。同事问她累不累,她说“我父亲从小他就教育我,要听党话,感党恩。我是女儿,是母亲,但我更是医生。家人需要我,但24团的群众更需要我。国难当前,我必须舍小家,顾大家。”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是__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历年来,__先后荣获2012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先进工作者”、2016-2017年度“医德医风先锋岗”,2013年度“女职工岗位明星”,2020年度二十四团疫情防控一线“最美巾帼奋斗者”等荣誉称号。多次在年度专业技术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她的工作很普通,虽然做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却一向以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正是这种坚持敬业的信念一向鞭策着她,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医德医风榜样人物事迹篇3

__同志从事医疗工作二十余载,救死扶伤,医治的患者不计其数,他对每一例患者都是诚恳相待、精心施治,力求尽快解除患者疾痛。

01

以院为家,默默奉献

__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他一心为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为了患者的利益,牺牲自我。工作中,他从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经常以院为家,以病人为伴,满腔热情为病人服务,替患者解难,脚踏实地耕耘,默默无闻奉献,用一颗赤诚的心,让一个个患者顺利康复。

图片

他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和做人底线,始终把医德医风教育作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科室目标考核相结合,把工作落到实处,使大家在思想上重视、认识上明确、行为上遵守。

他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无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偏见。因为生命所系,性命相托之重任,他认为任何微小疏忽或惰性,对一个需要你治疗或帮助的患者来说,可能就是终生痛苦和人生灾难,甚至生死攸关之大事。

02

24小时待命,抗击疫情

为了病人的安危,__每天都工作10多个小时,24小时待命,不记报酬,不辞辛劳,忘我工作。特别是在今年新冠疫情流行期间,作为医院会诊专家组长,24小时随时待命会诊,没有白天和晚上。

疫情期间,除了正常的上班外,几乎没有一个晚上不是在会诊病人,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医院所有的危重病人及转运病人的入院,均需要他把关。多年来的职业素养,让__对每一位疑似患者都付出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耐心。

得益于他的坚守和付出,医院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无论是门诊病人或住院病人,都没有出现误诊和漏诊,避免了疫情扩散的同时,使很多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03

聚焦前沿,做好传帮带

常言说:好钢用到刀刃上。__认为即便是有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心,有治病救人的崇高愿望和理想以及责任心,如果没有精湛的医术,精益求精的专业技能,也不可能治病救人。

医学是一门不断创新的学科,是需要不断有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涌现的学科。为了更好的治病救人,无论临床工作多累,__都要挤出时间不断的学习,提高和更新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兢兢业业。

而作为一名科室主任,他一直把提升的团队的技术水平作为自己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除了制定严格的科室管理条例,还明确提出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费用、服务态度、医德医风、医患沟通”六个方面作为科室建设的重点。利用早上晨会时间,每月一次业务学习,__会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学科前沿新动态解读传授给大家,还经常请本院与业务相关的科室主任或外院专家、学者给大家讲课或做报告。带领好自己的团队,以便更好的奉献社会,服务群众。

04

心系患者,无私奉献

__曾有两次骨折的经历,但他一次都没有休息。每次他都是打着石膏,拄着双拐、坐着轮椅查房、会诊、值班。记得有一次会诊,为了抢救病人,__扔掉拄着的双拐,跪到床旁,给患者反复吸痰,最终使这位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他常说抢救病人是医生的职责,是我的天职,我必须尽我所能。在他的心里,自己永远属于患者,对所有需要帮助的患者,他一视同仁,尽心竭力。他也从来没有因为不是他值班或已下班,推脱过任何一个患者。既然选择了医生职业,就要坚守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救死扶伤。

医德医风榜样人物事迹篇4

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陆续播出了最美乡村医生的事迹,他们都奋斗在最艰苦的地方,为边远山区的广大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乡村医生是李前锋和居马泰。

横县大浪村扁担村医李前锋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药箱,一头拴着干粮,累了就席地而坐,渴了喝点山泉,身子虚弱的他十年如一日地在大浪村崎岖不平的山路间来回不停地穿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扁担医生李前锋身患尿毒症身体羸弱的他却在大山深处的乡村诊所坚守10年,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居马泰1992年7月毕业于伊宁卫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包扎墩牧区卫生院,一干就是20年。包扎墩是特克斯县三个乡镇、两个牧场以及尼勒克县一个牧场的牧民过冬的冬牧场,总面积2200余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共1500户4000余人。进包扎墩冬牧场路途十分艰险,身边是悬崖峭壁,脚下是万丈深渊,路是由牧民凿出来的,所以仅能容一匹马或一只羊通过。每年冬季牧民赶着牛羊转场,只要稍一不慎,人和马就会坠崖,连尸首都无法找回。就在去年秋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年幼的婴儿骑着马转场时,马失蹄,结果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母女和马都没能找回来。所以,包扎墩也被当地的人成为“天堑之地”。居马泰在这样的地方一干就是20年,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身患心脏病,不能在高原山区工作,随时有生命危险。加之他妻子动了5次手术,3个孩子还年幼。当地卫生局领导签于他的实际情况,准备把他调至农业村,但是他婉言谢绝。

还有很多很多的乡村医生奋斗在帮助边远地区居民远离病痛折磨的第一线上,他们不辞辛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结合中共中央____会议精神,我们要把学习最美乡村医生的先进事迹联系起来,不仅自己要学习,还要带动身边其他人一起学习,要把学习这种先进事迹形成一种风气,让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形成立足岗位争贡献,爱岗敬业争奉献的良好作风,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之后要互相对比,寻找个人不足之处,把学习这种典型先进事迹长期贯彻下去,执行下去。

医德医风榜样人物事迹篇5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始终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著作为自己的人生坐标,始终把让患者满意作为自己在技术水平上不断创新,在服务水平上不断提高的精神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改善、医生先进事迹材料,社会因素要求剖宫产的孕妇越来越多,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在日常工作中她大力宣传自然分娩,使孕妇及其亲属懂得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生息必然的生理过程,产妇和胎儿都具有潜力能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产妇子宫的挤压、收缩,不仅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而且对于产妇的体能恢复、哺乳等都有好处。剖腹产只是解决难产和重症高危妊娠、高危胎儿需要终止妊娠的有效方法。经过宣传有一部分孕妇改变注意要求自然分娩。对于产程观察我也是一丝不苟,部分头位性难产的孕妇,经侧卧位、曲大腿法、徒手转头法、适当加强宫缩后转变为顺产,明显降低了剖宫产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为病人减轻了思想负担及经济负担,使病人满意而归。

县医院收治的病人大多是来自农村的病人,到了医院,她们往往感到陌生、紧张。查房时,我认真听取病人的叙述,耐心给每一位病人讲解病情、治疗,需要完善的相关辅助检查及疾病的预防等,消除她们的不安情绪。并针对不同原因做好解释工作。

有人说过,医生"需要一个科学家的头脑和一颗传教士的心灵"。从医以来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生命怀有更深的悲悯之心和敬畏之情,对患者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用真情、知识和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一生的追求。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我人生的理想,也正是为了这个理想,我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我认为选择了医生职业,就注定了一生的平凡与奉献。只要病人平安,再苦再累我也不后悔。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美好的医疗卫生事业,我愿意奉献自己的青春。

31683